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玩转地理就这样玩转风成地貌
本文原创,由地理蹊倾情编辑制作,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风成地貌是由风力对地表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风力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风成地貌在干旱地区十分发育,在沙质海岸、湖岸、河岸等处也有小规模的分布。
地面因各种条件的差异,风力所起的作用就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1、风蚀地貌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我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疆塔里木盆地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克拉玛依附近地区。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
①风蚀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②风蚀柱、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③雅丹地形。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湖底,常因为地表干旱开裂,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变大变宽,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出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地貌类型称之为雅丹地貌。它是在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
④风蚀城堡。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
⑤风蚀垅岗。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没找到相关的图)。
▲风蚀谷
▲风蚀残谷:风蚀谷间的残留高地或孤立丘岗
⑥风蚀谷、风蚀残丘。干燥区的短暂暴雨,可将已经强烈风化的地面在短时期内冲刷和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力继续对这些谷地进行吹蚀,使之加深扩大,逐渐形成外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的谷地,称风蚀谷。这种沟谷是干燥区物理风化,暴雨洪流,风力吹蚀和坡地重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另外早期地质作用形成的谷底也是风蚀谷形成的条件之一。
⑦风蚀洼地。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或马蹄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
▲风蚀蘑菇
小Q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怎么雕刻出这个风蚀蘑菇的?
风蚀蘑菇主要分布风力强大而且多变的干旱地区。主要是距一定高度的气流含沙量少,磨蚀作用弱,而近地面偏上处的气流含沙量多,磨蚀作用强,因此下部就被磨蚀的越来越细小,从而形成风蚀蘑菇,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相间的岩石更易发育成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的形成因素:1.强大的风力2.丰富的沙源3.风向多变:如果风向不变,只会在迎风面形成中间小,两头大的情况,但和风蚀蘑菇还不是一回事。
小A2、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指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风积地貌主要是指沙漠地区的沙丘而言。沙丘的形成和发育受风力、地面形态、水分、植被及沙源供应等条件的影响。
风力风向:如单向风地区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为主,两组相反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横向沙垅。风力还决定着沙丘移动的方向和速度,沙丘移动的总方向也遵循起沙风的合成方向。
地面起伏:它使近地面风沙流运行发生改变,造成沙丘形态的差异,特别是山岭的起伏往往成为风沙流运行的障碍,起伏大,则易于在其迎风侧沙子大量堆积,形成巨大的沙丘。
地表物质(沙源供应):其实质在于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着沙丘发育的规模。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洪积扇上的沙丘都较低矮,原因是地表细沙、中沙较少;沙漠内部冲积平原上的沙丘都较高大,这与地表细沙、中沙较丰富有关。
水分、植被条件愈好,愈不利于沙丘的发育。
如何减少风蚀的对地表(物)的影响?
增加植被覆盖,减低风速,扩大地表粗糙度,保蓄土壤水分,是防止风蚀的重要措施。
即时巩固
下图为我国某处风蚀蘑菇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A.米B.米C.米D.米
小题2:若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则P处木条的长度约为
A.0.5米B.1.5米C.2.5米D.3.5米
小题3:在岩壁上,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孔穴,远望犹如窗格和蜂窝,这种地貌称为石窝。其中石窝最密集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1:由图可知,此图的等高距为1米,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而米等高线为虚线,说明该处地形被P阻挡,P海拔高于米,所以P等值线的数值为米。答案选C。
小题2: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根据风蚀蘑菇的特点,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支撑上部高度应为P的高度即米,支撑下部高度h为米<h<米,两者相减,所以木条的长度约为1米到2米。答案选B。
小题3:石窝的定义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形成的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小洞穴和凹穴。从图上可以看出③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是陡峭的岩壁。答案选C.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2.该沙丘在每年冬春季节面积有所增加,夏季面积有所缩小,简要分析丹娘沙丘面积变化的原因。
3.丹娘乡以农业为主的优势有哪些?
1.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2分),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2分),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2分),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分)。
2.该地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大风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在丹娘沙丘处堆积,沙丘面积增加;(2分)夏季河流水位高,流速快,淹没部分大且对丹娘沙丘侵蚀作用强,沙丘面积缩小。(2分)
3.位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其他地区好,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提供水源;地势高,空气稀薄,日势强,昼夜温差大。(答3点,6分)
图片来自网络
资料参考自网络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