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我在俄罗斯过新年作者三夫

发布时间:2021/5/1 8:42:57   点击数:

我在俄罗斯过新年作者

三夫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又是一年。新年快要到了,受新冠疫情影响,为控制感染源,减少人员流动,各地都在倡导人员就地过年,看来,又不能与孩子们在一起过团圆年了。抚今追昔,十三年前我因工作需要在俄罗斯过新年的往事又涌上了心头……当年我任驻俄罗斯中资农业公司的总经理。年末的一个晚间,俄远东时间21时左右,我正同公司的会计谢尔盖商讨依法避税时,翻译小徐送来一份彼尔姆公司的电话传真件。记得诗人邱特切夫曾这样描述过:“用理智无法理解俄罗斯,用尺度无法衡量俄罗斯……”来形容俄罗斯人难以预料和俄罗斯国土辽阔,地大物博。我所在的列宁斯阔耶为俄远东时区,与化肥供货方的莫斯科时区时相差七个小时,也就是说,虽然我方已是夜晚,但供货方仍是下午工作时间,传过来了二铵化肥装运三个火车的车皮编号,并通知我们接收化肥。更为重要的是,订购化肥到货后,我方必须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将全部货款通过“阿格拉邦克”(农业银行)全额付给供货方,否则,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必须提前组织好资金、人力、吊车和运输车辆,卸车后直接装卡玛斯将化肥转运到近百公里范围内公司的五个作业区保管贮存。由于今年是我公司第一次在俄大批采购化肥,不确定因素非常多。为了新年的农业生产,遵守合同条款,也为了采购生产资料而提前获得增值税发票,可以在本会计年度(一季度前),使进项税合法抵扣公司帐目中的产品销售税,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和翻译都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俄罗斯当地过新年。俄罗斯的新年历史上曾经定为初春的3月1日。十五世纪末受拜占庭的影响把新年推迟到了9月1日。直到年,彼得大帝才依照西欧各国的传统习惯,又把1月1日确立为新年。年,前苏联将新年正式确定为全国性节日。俄罗斯的新年相当于我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列宁斯阔耶原为谢苗诺维奇村,年被沙俄派军队占领,年沙俄逼迫我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被正式割占。的前苏联以苏维埃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的笔名“列宁”命名设立区政府,现为俄罗斯联邦犹太自治州管辖的五个区(相当于我国的县)之一,距首都莫斯科公里,俄西伯利亚大铁路支线在此设有火车站和水运码头。列宁斯阔耶下辖24个行政村镇,总控制面积1.31万平方公里,约为我国十个大型国有农场面积之合,有人口1万9千余人,与我国同江市一江之隔,是俄罗斯著名的边陲小镇。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到了新年,从清晨起,平日里难得见到的一个个俄罗斯少男少女见到我们都报以热情的问候,“斯诺维母过得母”(新年好)!为严冬寒冷的空气中吹入了一丝丝暖意。新年这天,我和翻译顶风冒雪,驱车赶到了4公里外的列宁斯克火车站,这是一所四等小站,一幢平米的木质建筑物,有站长、站务员、接车员、信号员和一个维修工,装卸线上停着一列等待运出去的火车皮。火车站室内很干净,也很暖和,我同翻译见到了年过半百的胖子站长,他把我提供的三个车皮号码在值班记录上做了登记。然后熟练地拿起专线电话,与远方的彼尔姆火车站有关人员进行了沟通,脸色不高兴地告诉我们,列车将在明天或后天抵达本站,要我们去做接车的准备,特别提出:“一定联系好吊车和运输车辆,保证火车到站后在十二小时内卸完车皮并清扫干净,否则,会收到罚款通知的。”我们留了电话并预交了站台费用,又向胖子站长赠送了新年礼物后握手告别。在返回的路途中翻译用“密克封”手机通知早就打好招呼的吊车和“卡玛斯”的司机,虽然接电话人不太情愿,但因为早有承诺只得应允下来。下午15时,我驾驶着马自达商务车平稳地停在了康拜因手大街公司总部的大门口。这里是一幢前苏联赫鲁晓夫时代修建的水泥预制板房屋,面积平方米左右,冬暖夏凉,南北走向。一分为二,靠南的3幢1号是我公司去年在回乌克兰的老大妈手中买下来的的民房;靠北的3幢2号的是一户俄罗斯人,房主阿列克桑德拉.米哈依诺维奇.急乌马,新年恰好是他的生日,俄罗斯人通常将生日当做第二节日,因此,新年里过生日更有着特别的意义。阿列克桑德拉语意为保卫祖国,昵称萨沙,他为人非常坦率和热情,与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往我要回国时,他和妻子嘎佳都要送些自酿的果酱或买些俄罗斯特产,并以当地人的礼节向我及家人表示祝福。萨沙既有俄罗斯人的开朗与豪爽,又聪明善良,他能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肢体语言和生硬的汉语与我交流,大到国家选举,小到种瓜种菜。一次当他知道我们仓库物品被盗后,马上叫来儿子谢廖沙连夜为我们焊装防盗门,并不收取任何报酬。我们也常常从国内为他代买一些家用电器、手机等商品,一来二去,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情。听到停车声,萨沙快步走到大门口,与我相互拥抱贴面之后,庄重地请我和翻译到他家吃年夜饭,我们爽快地答应了。说着、笑着一同沿着房前的木板樟子向萨沙的家门口走去,我们还没进门就听到屋子里的电子管收音机响起欢快而有节奏的俄罗斯乐曲,换鞋过程中,我看到萨沙家壁炉里正在熊熊燃烧的木拌子,感觉温暖极了。走近餐厅时,萨沙的妻子嘎佳捧出了刚出炉的面包及一小碟咸盐,这是俄罗斯人迎接尊贵客人的礼节,我们依次取一小块面包粘了粘盐吃下了下去,甜甜的,香香的。随手也递上我们给萨沙生日准备的礼物,一盒俄罗斯人喜欢的中国金坛雀舌茶叶,萨沙高兴地举起来欣赏后把茶盒放在客厅柜子的显眼处,深情地说了句“巴拉绍依斯巴细巴”(非常感谢)!。女主人安排我们坐到了餐厅长条桌的正面,对面是萨沙、萨沙的老岳母和嘎佳的座位,两端是萨沙的儿子、儿媳的座位,餐桌正中摆放着萨沙七十多岁老岳母亲手烤制的俄罗斯蛋糕,由下向上呈宝塔型,约八十厘米高,乳黄色,烤焦的顶部涂着厚厚的白色奶油,散发出诱人的奶香味,五层的蛋糕象征着萨沙过五十岁生日,满桌的菜肴除鱼籽酱、生鱼片、沙拉、苏波汤、红肠、煎大马哈鱼外,还有俄罗斯大肉串。一旁的柜子上摆有萨沙自酿的云梦(果酒);金环牌伏特加(白酒)、波罗地海毕沃(啤酒),也有索克(果汁)戈瓦斯(饮料),新年加生日的晚宴丰盛极了,先由主人端起大号酒杯提酒开始,大家纷纷为新年“打打那(干杯)!”为萨沙的生日“打打那”!为“给大一司德路克”(中国朋友)、为相聚、为女主人“打打那”!慢慢地大家都有了醉意,不经意间,餐桌周围的人用中俄两国语言唱起了俄罗斯民歌《红梅花儿开》,萨沙与妻子伴着歌声跳起了俄罗斯舞蹈,将新年加生日的晚宴气氛推向了高潮......到俄罗斯人家做客,送不送礼,送多少礼,主人大多不介意,俄罗斯民族本来就有热情好客的习俗,“家中有的,餐桌上就有”,他们招待客人时,如果客人不去尽情地去吃、去喝,主人会以为你不够热情,会认为你对他不真诚而容易发生误解。正因如此,到俄罗斯人家做客不论是否可口,都要尽力多吃多喝一些。同时在俄罗斯人家做客也要随意些,可以吃一会,喝一些,唱唱歌曲,再跳跳舞,甚至到门口吸一会烟。就这样反反复复,年夜饭往往超过几个小时,甚至长达一个夜晚。天黑了下来,我们借着不胜酒力,告别了依依不舍的萨沙一家人向区中心广场走去,听说区里要举办新年晚会,我们也想体验一下异国的新年景象,聊以慰籍那涌动得思乡之情。住处距区中心广场约2公里左右,沿途是弯弯曲曲的沥青马路,记的有人曾这样表述:以古希腊人为代表的欧洲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摆上了首位;以两河流域为代表的阿拉伯人注重人与神的和谐,他们对真主顶礼膜拜;而亚洲人则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行进中我和翻译认真细致查看俄罗斯的街道和房屋等建筑物,其大都是依照地形河流的走势,顺应自然而无规则建造的,房屋朝向四面八方,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少一些繁华和绚丽,多一种纯朴及自然。很快我们就走到了列宁斯阔耶中心广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从未见过的光彩夺目景色。俄罗斯有三多:广场、纪念碑和教堂。列宁斯阔耶也是一样,中心广场正面伫立着列宁的塑像,中间耸立着高大漂亮的新年纵树,塔式的枞树象征生命常青。广场左侧是无名英雄纪念碑,碑前摆放着松枝和花环,有一群俄罗斯年轻人在那里照像留念。广场右侧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东正教堂,东正教是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三大派别之一,当地人称俄罗斯正教,信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宣扬独一无二的一神论。俄罗斯早在年就建立了牧首区,近十年来,东正教教堂在俄乡镇陆续建成,教徒也越来越多,正如俄罗斯幽默中说得那样,“政治上解决不了的,交给哲学,哲学上解决不了的,交给宗教”。可以想象现阶段俄罗斯人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她们大都把希望和祝愿交给了万能上帝。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夜深了,天气又格外的寒冷,翻译招呼我走入广场一侧的文化宫,真是冰火两重天呀,大厅内热呼呼的,同室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与大厅中的俄罗斯人一同欣赏起四周墙面挂着的油画和素描,品评着房屋的结构,可容纳多少人?文化宫的端庄的女主任看到两位不述之客后,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来参加举办的新年晚会,并说当地行政长官届时也将光临,按照传统风俗在午夜12时敲响新年的钟声,届时还将有“严寒老人”和“雪姑娘”的到来,她们会向你们赠送新年礼物,为新年祈福等等。因为明天我们还将组织化肥卸车及转运,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谢绝女主任的盛情,告别离开了繁华绚丽的文化宫。回公司后,睡梦中依然感觉邻居萨沙家的欢声笑语。第二天,化肥到货了,在我们的精心组织下,袋,每袋公斤的二铵化肥顺利完成了吊装和运输,干净利落地摆放在了所属五个作业区的仓库中,为新年首开了先河。三夫,姓名陈勇。曾在俄罗斯工作生活八年,年加入北大荒作家协会,年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现退休从事文学创作。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202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