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俄总统普京为何给长江日报签发奖章
昨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公使陶米恒展示俄罗斯颁发给长江日报的奖证及奖章见习记者胡九思摄
左图:与奖章配发的奖证上写着:“俄罗斯胜利组委会授予长江日报编辑部—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下方是普京总统的手写签名和签发日期。右上图:俄罗斯总统普京向长江日报签发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正面。右下图为奖章背面。
?概览?
昨日下午,俄罗斯联邦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陶米恒代表俄罗斯政府,在汉向长江日报授予由普京总统签发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
与奖章配发的奖证上写着:“俄罗斯胜利组委会授予长江日报编辑部—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下方是普京总统的手写签名和签发日期。奖证底部橙黑相间的圣乔治丝带是俄罗斯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创造的,象征胜利。
该奖章由俄胜利组委会面向全球评选,授予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团体和个人。陶米恒告诉记者,该奖章目前在中国授出两枚,另一枚授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令,胜利组委会于年成立,是筹办和举行俄军事荣誉日庆祝活动的机构,主席由总统出任。
陶米恒说,长江日报年开始的跨国报道《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找到并还原了29名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的英勇事迹,得到胜利组委会一致认可。
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媒体合作分会在汉举行昨日,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媒体合作分委会第八次会议在汉举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俄罗斯联邦通讯与大众传媒部副部长沃林作主旨发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致辞,并与副省长郭生练在会前会见了与会代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参加会见。
童刚说,媒体合作是中俄人文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两国媒体将以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媒体产业等方面合作,为促进中俄人文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沃林说,本次会议围绕“中俄媒体交流年”开展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确定了一系列合作项目与工作计划。两国媒体将继续为提升中俄人文合作水平,充实人文合作内容和成果发挥重要作用。
梁伟年在会见时对俄方代表表示欢迎,回顾了湖北与俄罗斯友好交往的历史,表示湖北将继续加强与俄罗斯交流合作。在致辞时说,这次会议在湖北召开,既是中俄媒体界交流合作的好平台,也是我省媒体界学习取长的好机会,期待中俄媒体界谱写出友好合作新篇章。
中俄政府机构、主流媒体代表70余人与会。俄方代表会前参观了武汉长江大桥等,瞻仰了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首届“中俄电视周”6部作品获评最佳纪录片作为“中俄媒体交流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首届“中俄电视周”启动暨入围作品揭晓仪式昨日在武汉举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副省长郭生练、市长万勇,俄罗斯联邦通讯与大众传媒部副部长沃林、俄罗斯联邦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陶米恒等参加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主持启动仪式。
这届“中俄电视周”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武汉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共同主办,被纳入国家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其间,将举行中俄青年电视工作者圆桌论坛、优秀电视纪录片展映、武汉地区高校俄罗斯优秀电视作品艺术赏析、中俄反法西斯优秀影片展等活动。未来,中俄两国将轮流举办电视周活动。
启动仪式上,中俄两国入围本届电视周的作品揭晓。《进攻柏林——深入虎穴》、《敖德萨——地下堡垒的英雄们》、《回忆围困中的列宁格勒》、《·南京记忆》、《东北抗联》、《台儿庄》6部作品获评最佳纪录片,《永久诉讼》、《武汉抗战》等14部作品获评优秀纪录片。
出席“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媒体合作分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的代表、中俄有关电视台负责人、中俄知名电视纪录片制作人等参加活动。
中俄电视人以纪录片交流二战回忆从敖德萨地下作战到东北抗联14年
昨晚,首届“中俄电视周”启动暨优秀电视作品颁奖仪式在东湖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俄两国共6部纪录片获得中俄电视周最佳纪录片殊荣,另有14部纪录片获得中俄电视周优秀纪录片的荣誉。它们都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
获得“最佳纪录片”的6部作品分别是俄方的《进攻柏林——深入虎穴》、《敖德萨——地下堡垒的英雄们》、《回忆围困中的列宁格勒》,中方的《·南京记忆》、《东北抗联》和《台儿庄》。
14部“优秀纪录片”分别是俄方的《永久诉讼》、《布列斯特要塞》、《战争的异端邪说》、《死灰复燃》、《佩列梅什列——捍卫国境线》、《夜梦围城》、《克里米亚战役》和中方的《烽火——从日本档案解密卢沟桥事变》、《青春致敬青春》、《证言——南京大屠杀真相再揭秘》、《微观战场》、《南侨机工》、《半个世纪的守护》、《武汉抗战》(上、下)。其中,《战争的异端邪说》和《半个世纪的守护》还获得单项荣誉作品称号。
这些作品均在两国电视频道播出过并产生广泛影响。它们以高度的职业水准及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等主题,令人信服地反映了两国人民遭受的战争苦难,为战胜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侵略者付出巨大牺牲的历史功绩,并积极倡导捍卫“二战”胜利果实,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选送的《回忆围困中的列宁格勒》,将观众带回到持续了天的列宁格勒大围困,当时有超过万列宁格勒平民死于围困。一位八旬老人的日记贯穿全片,她以少女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如何承受围困中饥饿难忍、父亲离世、母亲生病、男友奔赴前线不知所踪等变故,展现了战争给她带来的巨大伤痛。历史叙述在这里得到了人性温度。
《敖德萨——地下堡垒的英雄们》的主角是在德军及其盟友罗马尼亚军队占领的3年中,敖德萨地道里活跃着的12支游击队,0人左右。评委会评价这部纪录片让“英雄故事变得平民化又真切动人”。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选送的五集文献纪录片《台儿庄》,通过大量中日双方第一手战争史料、战斗亲历者或亲历者的子孙,以及专家教授的口述,拨开历史烟尘,解密隐藏的历史真相。评委会评价其“对战争史料的精彩运用与设计独具匠心,还展示了日本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观点,保证了可信度和公正性”。
吉林电视台选送的八集文献纪录片《东北抗联》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立体式展示东北14年抗战历史的纪录片,评委会称其为“文献类电视作品中的佳作,剧本立意高,剧情引人入胜”。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选送的《·南京记忆》被评委会评为在所有入围作品中“技术和艺术创造上名列前茅,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历史真相,还原了宝贵史实”。
今年5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宣布,中俄两国将于和年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在武汉举行的首届“中俄电视周”以电视媒体的特有方式和平台,奏响了媒体交流年的序曲,也成为两国媒体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周启动仪式选在6月11日也别具含义——年6月11日,侵华日军进攻安庆,武汉保卫战正式拉开序幕。在武汉保卫战中,一百多位苏军烈士与中国空军英豪并肩作战,血洒长空。他们的纪念碑至今矗立在武汉解放公园内。
本次“中俄电视周”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武汉市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共同主办,武汉广播电视台承办,还包括“中俄电视周”电视人圆桌论坛、中俄优秀电视作品展播等内容。
中方参评纪录片简介1《台儿庄》70年前的台儿庄,一场血战惊天下。通过大量中日双方第一手战争史料、战斗亲历者或亲历者的子孙,以及专家教授的口述,在给人以心灵撞击和思想震撼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诸多思考。
2《烽火——从日本档案解密卢沟桥事变》以日本战争亲历者对历史的口述为主线,以日本国家历史档案为佐证,侧重梳理和解密“卢沟桥事变”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历史起因。
3《东北抗联》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立体式地展示东北十四年抗战历史的纪录片,全方位地再现了他们对全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4《·南京记忆》以中国、日本和西方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时代记忆与反思为脉络,全片以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美国导演比尔·古登塔格、日本女教师松冈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和中国历史学者步平等几位人物为线索,向观众全面展现了当今世界对二战、对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浩劫的历史认识。
5《青春致敬青春》在不同的历史悬念中,用蒙太奇手法,穿梭于幸存老兵与今天的年轻人之间:同样的苦闷,不同的时代;同样的爱情与梦想,不同的时代;我们和他们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6《证言——南京大屠杀真相再揭秘》年,日本军方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并由随军摄影团队拍摄了一部名为《南京》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成为日本军方编造出来的罗生门,真实地揭露出日军为掩盖南京大屠杀暴行所做的种种龌龊行为。
7《微观战场》以“微观”的方式,深入剖析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战事发展产生关键影响的重大战役。
8《南侨机工》本片表现70年前,来自东南亚华侨突破日军重重封锁,回到国内,在炮火连天的滇缅路上,冒死运送国内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的故事。
9《半个世纪的守护》中国母子在重庆万州,半个世纪,为苏联烈士库里申科守墓。
10《武汉抗战》(上、下)重走了众多历史战场,寻觅和采访了许多当年的参战者和各方的专家,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当年艰苦卓绝的一幕,讴歌那一代的英雄。
俄方参评纪录片简介1《回忆围困中的列宁格勒》本片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重现了苏联城市列宁格勒在被德军围困长达三年期间所遭受的残酷军事打击,列宁格勒市民承受的极度饥饿、寒冷、死亡以及围困给他们身心带来的心灵创伤,同时也表现出列宁格勒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对幸福的期待。
2《永久诉讼》本片讲述了几位二战英雄的光辉事迹,同时也揭露了几位纳粹战犯的恶劣行径。无论是坚持惩罚还是决定原谅,对纳粹恶行的诉讼时效都应该是永远。
3《布列斯特要塞》本片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和对战争亲历者的采访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的开端——“布列斯特要塞战役”的惨烈。
4《战争的异端邪说》今天,关于战争的种种奇谈怪论至今仍在编造,戈培尔的异端邪说在某些西方国家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至今依然产生着影响,该片以大量事例来驳斥和揭露纳粹的各种谎言和谬论,警醒后世,以此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5《死灰复燃》今天,将希特勒视为“解放者”的谬论导致了“新纳粹主义”在欧洲多国的抬头,有愈演愈烈之势。
6《进攻柏林——深入虎穴》本片讲述了年春天,英勇的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最终攻克柏林,解救欧洲人民的历史片段。
7《佩列梅什利——捍卫国境线》本片讲述了年6月发生在苏联西部国境线上的城市佩列梅什利的苏军奋勇抵抗德国纳粹的英雄事迹。有多位战争亲历者讲述战争的经过,以及历史学家对当时场面的还原,场面宏大。
8《敖德萨——地下堡垒的英雄们》尽管经历了战火摧残,但敖德萨容颜未改,市内无数的名胜古迹几乎毫发未损,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敖德萨奇迹”。城市光复,敖德萨地下堡垒的英雄们的光辉事迹也从此彪炳史册。
9《夜梦围城》本片用大量刚刚解密的资料,包括首次披露的纳粹德国北方集团军勒布元帅的日记和罕见的-年间的电影资料,展现了大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军民的遭遇和英勇无畏。
10《克里米亚战役》年4月8日—5月12日,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配合下,向德国占领军发起总攻,进行了解放克里米亚的战役。影片中有多位战争亲历者和历史学家讲述并分析战争的经过,对当时场面进行了还原,场面宏大。
中俄交流武汉节点17世纪到20世纪初汉口是中俄万里茶道起点,俄罗斯人爱上汉口砖茶莫斯科当地经营多年,至今仍在销售中国茶业的茶楼,楼内的中国式装饰雕塑精美绚丽
中俄万里茶道,从起点汉口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这条始于17世纪的商贸大道,曾是跨越陆路距离最长的洲际物流通道,俄罗斯人称为“伟大的茶叶之路”、“西伯利亚大道”。茶叶贸易的盛景,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其时,中国茶叶垄断了世界86%的市场,汉口输出的茶叶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60%,对俄输出茶叶达95%。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大多数俄罗斯人每日饮用的黑茶和红茶,是汉口的砖茶。
武汉保卫战期间,停放在汉口王家墩机场的苏制中国空军飞机
年中苏联手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解放公园内的苏联空军烈士墓安放有15位苏军烈士的遗骸
年12月南京失陷,武汉成为日军的轰炸重点。以武汉王家墩机场等为基地,中苏空军在武汉空战(年2月至5月)和武汉会战(年6月至10月)期间,联合抗击来犯日本飞机,掌握了武汉制空权,也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年武汉空战,苏联空军志愿队有一百多人牺牲,被掩埋在万国公墓。年,15位苏军烈士的遗骸从万国公墓里分辨出来,迁到解放公园立碑安葬,即现在的苏军烈士墓。
年2月18日12时许,日军12架轰炸机在26架驱逐机掩护下进袭武汉。中苏飞行员奋勇追击,取得11:5的战绩。这是自南京失守以后,中国空军在空战中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年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那天下午,日军54架敌机向武汉袭来。经过30分钟激战,中苏飞行员共击落36架敌机。这次空战给日军沉重打击,后一个多月不敢来犯武汉。年5月31日,日军出动轰炸机18架、驱逐机36架再袭武汉。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志愿队合围攻击,30分钟的战斗,日军损失14架飞机。
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为武汉留下城市地标
年10月14日,长江大桥通车时,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陪同苏联运输工程部部长柯热夫尼哥及专家走在长江大桥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派遣大量专家援助新中国建设,在武汉留下大批见证:武汉长江大桥、武钢、武汉展览馆、武汉剧院……苏联专家对武汉的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城市景观给予了方方面面的援助,很多成为武汉城市地标、中俄友谊象征。
中铁大桥局高级顾问余启新介绍说,以西林为组长的30多人苏联专家组援建武汉长江大桥,当年为建长江大桥,中铁大桥局前身——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因此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在全国建起余座大桥。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钢铁基地,武钢被称为“共和国钢铁长子”。钢厂落户武汉,是苏联专家考察后提出的建议。武钢从厂区、生活区布局到主体工艺确定,基本整体复制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模式,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冶,也伴随苏联援建武钢而诞生,并从此起步,成长为中国“冶建第一军”。上世纪50年代,苏联还在中国援建展览馆,全国一共有4座。武汉展览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第4座。
近年来打通亚欧大陆商贸“走廊”
年4月,中欧班列(武汉)常态化运营首发专列从东西湖出发开往波兰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汉与俄罗斯在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年4月,重启运营的中欧班列从武汉出发,将“武汉制造”出口至俄罗斯,实现中俄铁路货运贸易往来双向化。年7月30日,南航开通武汉直飞莫斯科航线……交通的便利,大大刺激了商品贸易。年东风公司在俄成立汽车生产合资企业,项目投资额预计将超过1亿美元;年中博会期间,汉口北和俄罗斯百人经贸团达成8项合作协议,合同金额约10亿美元……在文化、体育领域,武汉与俄罗斯也交流密切。去年9月4日,“武汉抗战”纪念展在俄罗斯中央卫国战争纪念馆开幕;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光谷国际杂技节上,俄罗斯杂技节目《抖杠》获得黄鹤金奖。
外媒声音希望从武汉更好观察理解中国外国驻京记者中,俄通社—塔斯社驻中国分社社长安德烈·基里洛夫(上图)是最耀眼的一位。
早在年,他就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从此开始观察、研究和解读中国。年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前,接受了他的专访。他共参加了17次中国两会报道,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都能听到他的提问。
在安德烈·基里洛夫看来,中俄间的经贸关系是两国发展的重点,经贸议题是俄罗斯民众对中国 翟晓林 郑汝可 范婷婷 鞠頔 韩玮
张隽玮 胡九思
摄影:周超 陈卓 郭良朔
报料:24小时新闻热线-
微博:
长江日报编发:刘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