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部8K全景声实景昆剧电影邯郸记杀青

发布时间:2021/6/17 20:40:13   点击数:

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20周年、昆剧传习所成立周年前夕,中国首部8K全景声实景昆剧电影《邯郸记》5月12日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正式杀青,计划于今年年末上映,为党的百岁华诞献礼。

电影由中国剧协、上海昆剧团、上海广播电视台、浙江涵碧紫金实业有限公司等共同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SMG魔D电影工作室全流程制作。上海昆剧团三位“国宝级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张铭荣担纲主演,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滕俊杰担纲电影导演,他执导的世界首部8K全景声歌剧电影长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曾在国际3D先进影像协会第十一届年度颁奖典礼上获最佳8K制作“金卢米埃尔”奖,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获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心心相印,国宝级艺术家齐聚银幕为党庆生

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入选“非遗”20年来,上海昆剧团的昆曲人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团结奋斗、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昆曲传承工作越做越好,也见证着昆曲艺术从曲高和寡走向了真正繁荣。

其中,昆剧《邯郸记》作为上海昆剧团代表作之一,自年推出即轰动艺坛,斩获多项大奖。该剧曾于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而上海昆剧团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四次获此殊荣的戏曲院团。在中国剧协支持下,该剧入选“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成为了闪亮的上海文化符号,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上海昆剧团将昆剧《邯郸记》从舞台搬上大银幕,努力留存、接续、壮大昆曲艺术文化根脉,这是对百年来昆曲人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的最好致敬,也是为传统昆曲艺术重新关照现实,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力。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与导演滕俊杰在片场合影

年年初,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国宝级艺术家计镇华多次造访上海广播电视台,与电影导演滕俊杰深入探讨如何完成电影《邯郸记》从舞台艺术到电影艺术的转变,为电影拍摄精心准备了1年半左右时间。为了深入了解感悟昆曲艺术,滕俊杰在拍摄前夕,曾专程前往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等地,学习研究昆曲文化。滕俊杰说:“我们面对的是百戏之祖,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掌握昆曲精髓,从而在电影中体现好昆曲艺术的韵味,这是拍好戏曲电影必须有的创作态度和美学追求。

作为电影主演,计镇华和梁谷音也为电影创作倾注了情感和心血。自去年年底起,计镇华和梁谷音不曾间断过练嗓、身段训练,以期用最佳状态演绎昆曲经典之作。据了解,在浙江横店拍摄期间,年已八十的计镇华戏份吃重,面对电影中大量的跪戏,他坚持不用替身、亲自上阵,一遍遍磨戏、数十遍而不怠,即便一天拍摄下来腿脚浮肿也丝毫不动摇对艺术的精进之心。面对从舞台到电影的转变,计镇华台前幕后不停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新和突破,将不同行当的表演艺术融入角色以展现人物境况的跌宕起伏。现场还时有灵感迸发,一些与舞台演出不同的小动作设计让年轻演员们格外赞叹,例如,如何让一封信在镜头前完美飘落……

8K技术清晰度是高清16倍,这给电影的化妆、造型带来巨大挑战。剧组形容这次是“用比新娘妆更精细的程度”为老艺术家们上妆,用打磨家具的耐心制作每一件道具。为了长时间保持上镜妆容,梁谷音在换上戏服、完成化妆后克制进食,力求在银幕上把最好的状态展示给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20周年,导演滕俊杰曾于年5月被授予联合国中文日“文化大使”称号。电影拍摄完成之后,他将和上海昆剧团艺术家一起,为昆剧电影《邯郸记》明年开启全球宣传推广,推动昆剧电影《邯郸记》戏曲文化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开拓昆曲艺术传播的国际通途。

代代传承,盘活老中青三代昆曲人才

戏曲振兴工程全面实施的今天,计镇华、梁谷音、张铭荣见证着昆曲艺术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盛景。同时,他们也在电影《邯郸记》拍摄现场,为昆剧团的“中生代”“青生代”演员们躬身垂范,助力他们成为昆曲艺术发展重要力量,让昆曲文化延续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青生代”梅花奖得主黎安、吴双与计镇华老师

在电影《邯郸记》中,除了国宝级艺术家外,上海昆剧团“中生代”“青生代”梅花奖得主黎安、吴双,以及舞美、乐队等部门骨干全梁上坝、全力以赴。

满头华发的张铭荣在电影中“双肩挑”,不仅要出演司护官,还要协助导演辅导演员走位、为演员说戏,让演员们在舞台和实景电影间完美切换,在电影实战中不断帮助“青生代”昆曲人成长、成才。

据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这是上昆历史上首次集结三位国宝级老艺术家拍摄的影片,记载传承着老师们积淀多年的精彩技艺和表演体悟。以最新的电影技术赋能古老艺术,记录下了三位年近八十老艺术家再创精品的佳话,为六百年昆曲永久定格了那些珍贵的瞬间,为昆曲的传承和传播打开新的维度。这也是上海昆剧团致敬先贤、致敬伟大昆曲的一份厚礼。

美美与共,电影技术与昆曲艺术相互成就

电影《邯郸记》首次采用8K全景声技术拍摄,这是年昆剧史上的第一次,主创团队力求融入当代电影最前沿科技,只为将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邯郸记》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

滕俊杰说,我们在电影蒙太奇艺术与中国昆曲程式化、虚拟化表演艺术间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融合,按照今天的戏曲审美和电影审美的双重要求,进行着一次全新的实践,力求以昆曲艺术最顶格的表演展现、当代电影最先进的创作理念、戏曲艺术与最新电影技术的融合,为六百年的昆曲留下大银幕上最绚丽的美学呈现,让先人远香、而今仍酣。

SMG魔D电影工作室承担了整部电影的全流程制作。这支电影团队此前曾获得过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国际3D先进影像协会第十一届年度颁奖典礼上获最佳8K制作“卢米埃尔”奖。充满挑战,是魔D电影工作室总监、电影《邯郸记》制片人徐玮对此次电影拍摄的最大感受。拍摄期间,时逢疫后复工复产、五一黄金周等周期,浙江横店大约有40、50个摄制组扎堆,制景、复景时间相当紧凑,为此电影主创团队承担了大量现场调度、流程梳理工作。台前艺术家和幕后工作者集结全力,力求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将昆曲艺术的意境之美在大银幕上有更好的展示,打造不负时代的昆剧电影精品新作。

现场拍摄:刘海发

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是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年,首任团长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团长为青年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

上海昆剧团以保护和传承昆剧艺术为己任。自建团以来,抢救、整理、演出近出精品传统折子戏,近70部整本大戏。剧团在致力于艺术继承的同时,有效推动新剧目的创作,曾四次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三次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多次获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剧协等部门授予“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剧目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艺术奖励。

剧团行当齐全、阵容完备、群英荟萃,先后共有12人13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2次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22人29次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年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第一奖,被誉为是“一流剧团、一流演员、一流剧目、一流演出”。

上海昆剧团以精彩的剧目、精湛的演出为艺术追求,曾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捷克、比利时、希腊、丹麦、瑞典、荷兰、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演出,获得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享有盛誉。

上昆新浪微博

上海昆剧团

上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209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