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下)
号称北方威尼斯的圣彼得堡
大自然赐予每一块地方,每一个民族同样的美。
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景观和文化。我们旅行也罢,旅游也罢,就是想去发现,那些不同的文化。想去寻找,那个不同的世界。
可我在俄罗斯,经常会产生一种恍惚,仿佛还在我们天朝。哪儿哪儿都是操着汉语的天朝子民,火车站用三种语言广播,俄语,英语,汉语。街头小贩们打着三种价格的广告,人民币,卢布,美金。
每个旅游景点都被我们热热闹闹的同胞们攻陷,流浪乐手用手风琴或吉他演奏着我们天朝流行过的"喀秋莎"或者“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当然,也有些人"非我族类‘’,但哪里比得上咱们天朝的旅游团人多势众?
圣彼得堡人的性格,也有些近似于咱们天朝的北京人。热情豪爽,关心国家大事,个个都是政治家。就连警察在罚我们导游款的时候,边塞钱进口袋,还边说:"我们和中国是朋友,要联合起来对付美国。‘’
亚拉先生在大街上走,也有金发碧眼的年轻人过来问他是不是中国人?他说是。那年轻人立刻伸出手来与他相握说:“中国人是朋友,我们要联手对抗美国。”我不禁想,难道这里是我们天朝的朋友圈吗?。
好了,现在言归正传,开始今天的行程吧。我们清晨八点出发,前往夏宫。其实我们这个团一直很休闲,从未这么早出发过,但是今天圣彼得堡有马拉松赛,出发晚了遇到封路就麻烦了。
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夏宫。这座壮丽的宫殿也称彼得宫,座落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面的森林中。是当年彼得一世沙皇的行宫。
夏宫正殿后面的喷泉池
彼得一世被俄罗斯人称为彼得大帝。他父亲阿列克谢沙皇去世时,他还年幼。她的姐姐索菲亚摄政王独揽大权,把他发落到莫斯科郊外的森林和母亲住在一起。他从小酷爱军事,聚集了一批小伙伴成立少年军,成天打仗玩儿。后来这批少年军成为彼得大帝的禁卫军,帮助他打败了索菲亚的射击军,成功夺回王位。
彼得是个思想开通,锐意进取的沙皇。他王权巩固后,派遣了一个人的庞大使团出使欧洲,自己则化名米哈伊洛维奇,以一位下士的身份混在使团中,在欧洲游历,其实就是卧底顺带挖墙角去了。他混在人家的造船厂学习航海和造船技术。还混迹于学校,工场,军火库甚至议会,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经济以及管理的艺术。最后还花大把金钱,挖走了欧洲大批技术人才。
要不是姐姐索菲亚趁他不在又发动了一次政变,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他速度回国后铁腕粉碎了政变,把索菲亚关进了修道院,然后就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
政治上加强了集权制,大权在握,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开挖运河促进商品流通,对外开放,鼓励与外国通商和交流,走上了强军强国的道路。
当时,瑞典是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为了给俄罗斯争取出海口,彼得大帝跟瑞典打了21年北方战争。终于夺得涅瓦河出海口彼得堡这个战略要塞,为俄罗斯争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后来干脆迁都彼得堡,把这一片荒芜的岛屿建成了最美丽的城市和最坚固的堡垒。
彼得大帝画像
苏联时期,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军队将这座城市团团围住,浴血三年,久攻不下。最终列宁格勒市民以死难80万人的惨痛代价,赢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苏联解体后,这座城市的居民以投票的方式,决定将城市名恢复为圣彼得堡。
这是夏宫正殿
夏宫花园以喷泉闻名,但来自天朝的我,早已看惯了咱们天朝形形色色的喷泉,因此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波罗的海那一片碧蓝色的海水。
夏宫喷泉
这里一直通向波罗的海芬兰湾
背朝着波罗的海。没法面朝着它,逆光。
海边有可心的露天咖啡厅,座上宾大多还是咱们天朝子民。树先生一如既往,端来俄罗斯式的拿铁,海风轻轻吹着,奶香混合着咖啡香,悄悄弥散开来。亚拉先生的诗句随着香味儿袅袅升起:菠萝的海没菠萝,只有薄饼很好吃。(那种好吃的薄饼是树先生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广场买的)
呵呵呵,咱们天朝还真是诗人辈出啊!
波罗的海芬兰湾
沿着海边走了一会儿,看到了海岸边的普通水兵纪念碑。这个民族对英雄的膜拜真是随处可见。我好像又被震撼到了(我怎么这么容易被震撼啊!)
虽然看不懂碑文,但我知道,一个不以身份地位论英雄的民族,必定是英雄辈出的民族。
身穿十九世纪宫廷礼服的乐队在巡游。据说他们还吹奏了中国乐曲,可惜的是我没听到。亚拉先生拍了视频,可惜无法上传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2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