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5月21日-23日
“学党史悟思想·红土地上践初心”
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
采编团队第二站来到
江西瑞金
这里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是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
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寻/根
瑞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
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辰90周年
走进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
首先来到叶坪谢家祠堂
90年前
也就是年11月7日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里
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尝试和探索
为新中国的制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这里
设立了外交、军事、财政、土地、劳动
等九部一局
今天的50多个中央机关
和国家部委从这里走来
在这里
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大纲
开展了政权、经济和文化建设
发行货币,兴办学校
……
叶坪革命旧址群位于叶坪乡叶坪村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赣南、闽西这片红土地上
战斗和生活了近六年的时间
其中在叶坪的时间就达一年零八个月
这里保存着包括一苏大会址
红军烈士纪念塔、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编团队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重温入党誓词
追寻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
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红色中华通讯社
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机关
成立于“一苏大会”期间
是现在新华社的前身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
红色中华通讯社条件简陋,人员很少
克服了种种困难出版的《红色中华》报
和播发的电讯
成为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武器
为什么会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
采编团队来到大柏地战斗旧址找到了答案
年2月9日
红四军到达大柏地时
考虑到正赶上大年三十
明天又要打仗
毛泽东与朱德商量后决定
部队可以拿老百姓的东西吃住
但必须写下借条,待日后再还
2月10日,在大柏地
红军采用诱敌深入的伏击战术
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彻底扭转了红四军自下井冈山以来
转战赣南的失败情绪,极大鼓舞了士气
让大柏地老百姓没有想到的是
三个月后
红军挑了几担花边(银元)来还账了
老百姓感受到
红军确确实实是为老百姓说话的人民军队
当时就有好多人主动报名参加红军
使红四军军力很快得到恢复
毛泽东感慨地说
瑞金是个好地方
一定要把这块根据地搞好
就是这场大柏地战斗
拉开了毛泽东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
即中央苏区的序幕
年11月至年9月
正式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思/源
瑞金
瑞金是红都圣地
也是创业福地
年7月
瑞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瑞金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饮水思源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红色故事
激励着赣南革命老区人民奋勇向前
年4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从瑞金叶坪搬迁到沙洲坝
举世闻名的红井就位于沙洲坝村
沙洲坝地处干旱地带
十年九旱,水贵如油
住进沙洲坝的毛泽东带领军民选址挖井
一个礼拜左右,挖成一口水井
为了使井水更加清澈
毛泽东还亲自下井底铺砂石,垫木炭
毛泽东为群众挖井的事一传开
中央各机关纷纷在各村挖起了井
很快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
解放后
沙洲坝老百姓在井边立了一块纪念碑
上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紧邻沙洲坝红井的叶坪新华希望小学
和沙洲坝八一希望学校
90年前有一个共同响亮的名字——“列宁小学”
对所有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年至年期间
瑞金城乡共有所列宁小学
沙洲坝村境内还有“二苏大”
中革军委、中央政治局等
三十多处革命旧居旧址
年7月,为了安全起见
中央机关便从瑞金沙洲坝
迁往较为隐蔽的云石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就驻扎在“云山古寺”中
年10月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央领导机关及领导人
在这里迈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故云石山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当时
中共中央政治局驻扎在云石山丰垅村马道口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3个月
军民鱼水情也在这里缔结
丰垅村也被称为“长征第一村”
一口井一小学
一座山一村庄
军民鱼水情意长
红色基因代代传
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指出
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
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新中国来之不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新时代,新征程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
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通过学习调研
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
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相信,今朝更好看!
编辑
心怡
主管
魏萌
监制
阴剑锋
中国农资传媒
如有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