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德赫尔弗里德middot明克勒

发布时间:2022/5/27 13:15:08   点击数:
注:赫尔弗里德·明克勒这篇文章对理解当下俄乌局势,欧盟作用,甚至中美未来关系走向,有重要参考意义,开战易,终战难。集体记忆中的东线与西线在西欧人,尤其是法国人、比利时人和英国人的记忆中,他们经历过的“大战”就是~年的战争,而在德国人的集体记忆中,一战却逐渐被和二战相关的事件掩盖——在历史学领域的战争研究是如此,在政治学领域的战争研究也是如此。对俄国及其(目前的)继承国来说,由于一战之后紧接着又发生了内战,所以从政治层面来讲,人们对一战的回忆往往带着内战留下的烙印,要谈论前者必须先把后者剥离开。中欧的集体记忆和以上两方都不相同,对这一区域而言,虽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年的战争距现在已经十分遥远,但那个时期正是民族国家“重生”的关键时刻。这里的人几乎认为是一战促成了国家的建立。欧洲的集体记忆呈现出以上三种状况是有原因的:西欧国家在一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是他们在20世纪其他战争中做出的牺牲所不能相比的——在二战中,法国和英国的阵亡人数明显少于一战;对德国以及中欧、东欧各国来说,一战则不过是灾难的序曲,和它相比,二战造成的伤害才是毁灭性的,而且它在人们生命中留下了更深刻的烙印——不仅有人死在战场上,而且有的民族被集体驱逐甚至屠杀。而在西欧,人们记得他们在一战期间连年苦战,还要面对无休止的技术装备战,这种辛苦程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不能及的。在一战中,西线有大片地区被夷为平地,当时很多人相信,这里再也不会有人居住了。今天,除了少数被特地留下来的位置,大战期间的堑壕体系几乎已经不见踪影,而我们在战役的发生地也见不到战斗的痕迹,只能看到一排排一眼望不到头的士兵坟墓。这一切都成了对过去事件的回忆,这些事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政治家们仍会在各种典礼上提及或让人想起这些事件,目的是通过典礼促成国际合作。在德国与法国和解的过程中,双方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233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