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酷爱投降的意大利军队,看完后不许笑
整个二战期间,可以说意大利只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投降,另外一个是准备投降。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与荣耀持续了上千年,然而作为罗马正统传承的意大利,在二战期间,他们的军队意志力薄弱,各种投降操作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有些喜剧效果。
二战刚开始,德国曾有意拉意大利入伙,但被拒绝。战争打了一年,意大利放下面子找德国结盟。德国当然是嗤之以鼻,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于意大利军队毫无信心。
年二战爆发前夕,意大利同埃塞俄比亚开战,几十万意军,和对方的游击队作战,竟然打了整整一年才取胜,而且还得益于德国的帮助。试想,打一个非洲弱国都这么费力,而面对苏联和英国,德国对意大利缺乏信心,也是非常正常的。而当时的意大利,能设计出最优秀的火炮和坦克,但是士兵专业素质太差,对他们自己设计的武器没有实操能力。
年,德国横扫了几乎整个西欧,法国败局已定。此时的意大利却趁机向法国宣战、并发起进攻。当时的法国正在全力抵抗德军主力,只有区区几万的预备队抵抗意大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意大利却被法国打得抱头鼠窜。后来法国的投降,主要是迫于德国强大的攻势,而非屈服于意大利。
后来,意大利转战北非。此时驻守北非的英军,已经被德国打败,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武装力量了。意大利此时信心十足,加上他们在二战之前占领的埃塞俄比亚成了现成的军事基地。于是意大利军队向英军发起进攻,结果被英军打得大败,而且有大量的意大利士兵被俘。
在西欧和北非都没捞到好处,意大利只好把目光转向了南欧,想征服希腊。因为希腊小,墨索里尼打算用一周占领整个希腊,就命令意大利军队倾巢而出。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意大利再次战败。持续近一年的战争,意大利不仅没有取胜,反而把先前已经占领的阿尔巴尼亚弄丢了。
意大利糟糕的表现可不止是打败仗,他们在战场上的花式操作令人匪夷所思,甚至让对手都觉得尴尬。例如,毫无常识,竟然在教堂存放弹药,导致悲剧发生。有一次,他们找不到存放弹药的地方,便把弹药放到了城市中心的圣纳扎罗教堂,很不幸的是,位于教堂塔尖上的十字架被闪电劈中了,发生了惨烈的爆炸,威力强大,完全不用盟军动手,整座城市就被摧毁了五分之一。
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吃喝的重要性远高于打仗。有一支意大利军队准备伏击英军,在他们到达了设伏地点后,刚好到了饭点,大家不是忙着挖战壕埋地雷,准备应战,而是架起锅碗瓢盆,煮起了意大利面,结果可想而知,意军全部被包了饺子。据统计,盟军在二战中,缴获的意大利的战利品,红酒远远多于弹药。意大利军队的这种态度,对正在发生的战争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因为这更像是度假,而不是战争。
意大利军队投降的理由和方式令人啼笑皆非。一般来说,战场上投降,要么是弹尽粮绝,要么是敌方实力太过强大,无任何还手之力。可是对意大利军队,完全不是这样。每次打仗,意大利军队人数都远多于英军,但经常是一枪未开就迫不及待地找英国人投降。英国军队对此非常纳闷,问意大利人怎么回事,意大利人说“该死的,他们把打开弹药箱的撬棍给弄丢了,打不开弹药箱,所以只好投降”。
在一次战斗中,盟军在意大利大部队前方10公里处俘虏了一支意大利侦察队。原来因为到了中午,他们准时停下来煮意面吃,结果被俘。当盟军要把他们押回战俘营的时候,意大利俘虏还提出要求:要先吃完意面再出发。还有一次,在盟军战俘营里发生暴动,意大利战俘集体逃跑,但很快被发现了。原来这些意大利军人不是想逃跑,而是听说隔壁战俘营在供应披萨和意面,他们准备挖通道到这个战俘营去吃意面和披萨。
在另外一次战役结束后,意大利士兵被俘虏,这些俘虏都站在原地,等着英国士兵把他们带走。当时英国士兵都在忙着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没时间理他们,最重要的是英国战俘营没有位置再关这么多人了。但是意大利士兵非常倔强,就是不走,英国人也不管他们,但这些俘虏把枪顶在自己头上,跟在英国士兵后面来回转悠,英国士兵实在受不了了,就给了这些战俘一些材料,这些俘虏居然用这些材料高兴地修建了一座战俘营,把自己给关了进去。
美军在欧洲登陆后,派轰炸机轰炸撒丁岛。当时意大利的守军有1万,但在阵亡了40人后,果断投降,他们的理由是飞机太高,机枪打不到飞机。
当然,意大利军队投降的对象除了苏美英等强国外,对希腊、埃塞俄比亚、南斯拉夫等这样的弱国也照样投降。投降的时候除了红酒和意面保留,其他的武器装备能扔就扔。所以巴尔干半岛和北非的众多游击队,手里拿的都是意大利的武器。
二战期间,德国曾经这样评价意大利军队:“如果意大利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只需要10个师就可以搞定他们,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我们需要20个师来提防他,如果他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却需要用50个师来给他们擦屁股”!想想看,如果二战中的意大利也像德国和日本那样强悍,那么二战结束估计要延后很长时间了。
最后,再说一下,在我国晚清时,意大利派出军舰想霸占浙江三门湾(当时属浙江宁海县)。在意大利看来,浙江的三门湾是丝绸之乡,而意大利的米兰也是纺织业的中心,如果他们能占据这个地方,将会获得巨大的利益。
当时的清政府早就明白,意大利在欧洲列强中是实力最弱的一个,而且列强之间也多有不合。清政府最终没答应割让三门湾。意大利非常气愤,派出三艘军舰驶入三门湾狮子口海面,并向清政府发出最后的通牒。而出乎意料的是,清政府并没有屈服,还做好了应战的准备。意大利无奈之下又赶快收回了通牒,然后退兵。后来,意大利不甘心,又派遣了6艘军舰到浙江沿海挑起事端。时任浙江巡抚的刘树堂增兵备战,意大利海军看到清军守卫森严,便不敢轻举妄动,最后还是做出了妥协,三门湾最终也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