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文化地标,何以熠熠生辉
图为浙江省嘉善县魏中村文化礼堂正在开展的公益课程。 吴丽丹 摄
元宵佳节,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永庆村,文化礼堂张灯结彩。场外集市,人头攒动、灯火璀璨;场内表演,戏剧小品、歌曲舞蹈、杂技等轮番登场,欢声笑语不断,年味席卷而来。正如其名——“我们的村晚”省主场活动,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皆为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好一场乡土大秀!
在浙江,论及农民“钱袋子”,数嘉兴人最鼓,连续19年领跑全省。再看“里子”,自年浙江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嘉兴累计投入近20亿元,建成了家礼堂,率先在全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同时还率先建立了余人的文化下派员与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如今,余支村级文艺团队和志愿服务队伍活跃乡间,每年开展文化活动5万余场次。
礼堂一直被视作村里的文化地标,光有物理空间还不够,关键是如何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记者发现,嘉兴的“建管用育”一体推进组合拳颇具价值。
建:村村皆有身栖处
走进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由桥村的文化礼堂,仿佛置身现代图书馆。漫步书海间,由桥村党委书记魏良将“变形记”娓娓道来。原来,这是个破旧村部,几年前破茧成蝶,成了文化之家,藏书过万册,与市图书馆系统打通后,可借阅更多图书。如今,农民读书在村里成为新风尚。
难得的是,如此规模的文化礼堂在嘉兴堪称风景,且各有千秋。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的礼堂,凸显乡贤与复古元素;桐乡市濮院镇新港村的礼堂,白墙黛瓦,尽显江南水韵。每座礼堂,皆有文脉,特色浓郁。据统计,嘉兴现有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84家,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家,星级礼堂占比高于全省均值。
在嘉兴,农村文化礼堂就是一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因此自始至终都讲究普惠均衡,要让村村有场地。
近年来,嘉兴改“建设补助”为“提升补助”,变“普惠性运营奖励”为“竞争性运营激励”,确保全市文化礼堂年运行经费不低于10万元。
管:民间官方共同抓
文化礼堂再大再美再新,没人管护,也终将“一朝春尽红颜老”。为此,在建章立制上,嘉兴有“五步考评法”,即每周督查暗访,每月“互看互学互比互评”,每季邀请代表、委员实地评议,每半年召开推进会,年终再举办擂台比拼赛,以常态化意识、压实日常管护责任。
为了实现“有人管”,嘉兴有支“两员”队伍,即文化下派员和文化专职管理员,前者为县级文化馆事业人员,后者薪酬由县、镇、村三级保障,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官方托底意在基础保障,与之相得益彰的则是民间力量的统筹与激发。
海盐县于城镇何家村,年届花甲的苏其观酷爱小品创作,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受他感染与带动,不少村民参与其中,“草根艺术团”由此应运而生。何家村党总支书记董云升相告,文化礼堂之所以活力四射,像苏其观这样的“文化中心户”功不可没。于城镇已涌现出近70支文艺团队。
记者发现,建完礼堂怎么管,嘉兴各地均有实践:平湖打造“礼堂”模式,核心要义即突出群众主体、巧借社会力量、深耕地域特色;海宁将礼堂钥匙从文化专管员手里配送到文体爱好者、文艺骨干、乡贤和热心群众手中,两万多把钥匙等于两万多股力量;桐乡则真金白银加大投入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和运行。
用:百花竞艳才是春
“周一跳舞,周二手作,周三唱歌……”茶余饭后,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村民杜海萍都会与小姐妹到礼堂“打卡”。若不过瘾,她还能“文化点单”。这缘于海宁构建的“专家库”,集结了理论、文艺、文化、非遗、体育等近百名专家,通过结对百家礼堂,村社点单、专家库派单,变“我选我送”为“你点我送”。
海盐同样整合了全县文艺演出、电影下乡、科普讲座等活动资源,制定文化服务资源配送菜单,实现“全天候”“精准实”的供需对接。为此,17个涉农部门组建起文化礼堂“共同体”服务联盟,拓宽文化礼堂服务内容供给渠道,另一创新则是“易空间U课堂”。
“简单说,就是转换空间、分享课堂,通过‘礼堂基金’与礼堂公益服务社会化项目融会贯通,将日常运作拆解委托给52家小微文化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以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方式,将考核结果与购买服务挂钩。”海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玲介绍,如今,每个节庆有一场大型演出、每个季度有一场公益培训。目前,全县已衍生出86项品牌活动,举办文化活动千余场次。
育:自我“造血”方致远
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下,对于促进农民“精神富有”,农村文化礼堂的价值毋庸置疑,那能不能具备“造血功能”,不仅可以抵消运营成本,甚至还为强村富民添砖加瓦?嘉善县魏塘街道魏中村进行了有益探索。
魏中村被称为“浙北第一大村”,常住人口约人,新居民则超2万人。村党总支书记陈晓如实相告,要想运营好文化礼堂,每年至少需要35万元。年,村里率先采用PPP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化运营,谋求“以堂养堂”。
具体怎么做?魏中村采取“内外有别”,向户籍家庭发放惠民服务卡,向新居民推出文化礼堂免费体验卡,凭卡享服务。当然,并非所有项目都要收费,仅限于健身、桌球、乒乓球、电影等,同时开办收取少量材料费和工本费的公益培训班,将闲置礼堂功能室对外租赁也是一笔收入,收支正好相抵。
对于这种探索,嘉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给予充分肯定。文化阵地常态化发展的前提是专人管理运行,打造社会化运作模式是大势所趋。当然,公益性主打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市场化则可推行适当限额收费,比如以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培训为重点,推出非学科类低收费普惠培训班。
此外,记者也发现,如今在嘉兴,文化礼堂被赋予了更多“经济功能”。其一成为了家门口的学堂,各类技能培训班正蔚然成风,其二在农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礼堂串点成线,不少成为“网红打卡点”,点亮了人气。由此,文化礼堂这座乡村地标,正在浙北水乡愈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