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俄罗斯纸币64以指挥陆军打败仗成名的海军

发布时间:2021/4/28 23:00:39   点击数:

写在前面:这一篇依然比较长,所以也就先介绍人物生平罢。

另:我相信40后和50后一定对这个人物印象很深刻。

“你有经商潜能。”朱婉嘉心悦诚服地说。

“你错了,正因为我是局外人,才能产生这样的创意。如果我在企业,绝对想不出这种主意。”梁功辰说,“原先是隔行如隔山的时代,如今是隔行能登山的时代。隔行最容易登上别人的颠峰。”

“为什么?”朱婉嘉这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了”。过去她从未有幸和“君”交谈过。

“过去各行业依据自己的规律做事,你不了解这个规律,自然做不好,隔行如隔山。如今是信息时代,各行业开始遵循共同的规律做事,创新、出奇和变革是任何行业制胜的通用法宝。而创新的天敌是经验。经验是内行的专利。没有经验容易创新,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如今是隔行能登山的时代。”梁功辰看着朱婉嘉漂亮的眼睛说。

“如果你是洗衣机厂的老总,你怎么用人?”朱婉嘉问。

“聘3名副总经理,一个是学医的,一个是学哲学的,另一个最好是什么也没学过的。我绝对不要学企业管理的。企业管理是一门艺术,不是学问。学问能学,艺术学不了。再说了,在没有亲身经历过管理企业前,先学一通别人的经验,把脑子束缚住,只会影响创新。如今经商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谁独辟蹊径谁是赢家,谁拾人牙慧步人后尘谁只能吃残羹剩饭。”梁功辰说。

朱婉嘉点头。

上述故事情节来自于当代作家郑渊洁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智齿》。

本书作者曾是郑渊洁先生的粉丝之一,也曾为郑先生当年因故不再连载他所创的长篇小说而郁闷很久,但这并非本文主题,不说也罢。

要说的是,作品中梁功辰所说的理论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似乎不太适合于军界。

百年前,俄罗斯便有这么一个“隔行登不上山”的典型例子。

生于俄罗斯摩尔多瓦州的贵族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生于年,他的先祖是少有的塞尔维亚族穆斯林——这也是其有一个来自土耳其语的姓氏“高尔察克”的原因。18世纪时,他的高祖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臣,曾在第四次俄土战争之中率兵和俄罗斯交战,后来被俄军俘虏并遭受监禁,获释后本欲回国,却又听说土耳其苏丹准备以“叛国罪”追杀他而不得不滞留波兰,此后几经周折,到高尔察克的曾祖父时,已经是皈依东正教、宣誓效忠俄罗斯的“归化”贵族了。

高尔察克的父亲名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高尔察克,拥有俄罗斯海军陆战队少将军衔,曾参与过年第九次俄土战争(又名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并荣获乔治十字勋章,战后转入矿业学校学习,逐渐成长为当时军工制造业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并以少将军衔退役。后举家迁至圣彼得堡。

高尔察克自幼便对军事颇感兴趣,他在少年时便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更是对很多军事统帅传记倒背如流。年,13岁的高尔察克考入圣彼得堡海事青年团(现称为圣彼得堡海军学院)辖下的“彼得大帝海事青年团”,除学习军事外,他还学会了包括汉语在内的四种外语。年,20岁的高尔察克以全校第二名(本为并列第一名,但主动让出第一名位置)的成绩毕业,随即被编入第7海军营被派往远东的海参崴地区服役。年他返回圣彼得堡,在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任职,次年接受极地考察家爱德华·托尔男爵的邀请,以水文技术人员的身份加入了去寻找“桑尼科夫地”的北极探险队。

所谓“桑尼科夫地”只是一个传说:很久以来,经常有西伯利亚北部泰梅尔半岛的居民声称自己看见来自北方的飞鸟和鹿群,到了年,一个叫桑尼科夫的渔民自称在北冰洋上发现了两块神秘的“陆地”。次年俄罗斯政府命极地探险家格登仕德罗姆以桑尼科夫为向导前去调查,一行人返回后自称探察到法捷耶夫岛以北和科捷利内岛以北各有一个岛屿,并将这两个岛屿以最早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桑尼科夫地”,但并未实地考察。此后的年和年,俄罗斯和挪威先后派遣探险队前往,但都是无果而归。此后,有人认为“桑尼科夫地”纯属虚构,有人认为实际上是冰海上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也有人认为其本是浮冰上的草地,后因浮冰融化而消失——相比较来说,第三种说法或许更靠谱一些。

年夏,爱德华·托尔男爵率领考察队向新西伯利亚群岛(位于北冰洋)进发。在这次探险中,他们发现了很多先前没有发现过的岛屿,其中喀拉海上的一个岛便被命名为“高尔察克岛”——因为后来的苏联政府并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qz/2020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