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冷历史你知道什么叫ldquo三和一少

发布时间:2021/5/17 23:15:03   点击数:
儿童白癜风应吃什么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27600.html

说了半天大外交,今天聊个大家不熟的冷僻人物:王稼祥。

论资历,王也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很牛,担任过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军事第一把手。

从履历上看,王稼祥能少年高位,得益于留苏背景,是当时王明为首的国际派“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成员。

年9月在上海大学附中加入青年团。同年冬,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年进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同年2月转为党员。

年3月回到上海,任宣传干事。

年4月被派往瑞金苏区,从此一路开挂,步入高层核心。

随着留苏派全面掌权,王稼祥人生登顶,风光无限。

然而此后王的仕途就江河日下,官越做越小,但真正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此后他干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长征途中的“担架密谋”

长征中最重要的事件是遵义会议。然而遵义会议能够顺利召开,起因于“担架阴谋”的秘密筹划。长征时,毛早已被王明为代表极左教条主义宗派架空,患有疟疾,王也负伤,毛与王稼祥、张闻天三人同行。在担架上,毛感悟事业艰难,革命受挫,争取王、张两个实权派向自己靠拢,并策划将掌权的核心人物博古和李德轰下台,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实现这一目标。有史学家称为“担架上的密谋”。

据张闻天在延安整风时写的材料:“长征出发后,我同毛、王二同志住一起。毛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反五次‘围剿’中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

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王、毛、周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实按当时遵义会议的决议,三人小组里军事总负责人是王,毛是辅助王指挥。事后毛多次对人提到:“王稼祥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王稼祥是最早就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没有他不行,他投了关键的一票。”

可以说,没有王的倒戈一击,就没有革命的转机。

第二件事:发明“毛思想”

在延安整风过程中,王稼祥也被划入教条主义者,不断失势,他却高风亮节,不断学习,自我批评。年7月,他在《中国GC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思想”这一概念,王是发明人。

第三件事:提出“三和一少”

王稼祥真正的人性光辉闪现是在建国后的60年代。

60年代初,上一个庚子年,亦是灾年。中苏交恶,全面脱钩,苏修逼债,新中国经历了最艰巨的三年困难时期。年1月召开“七千人大会”,毛亲自为大跃进做了自我批评,鼓励“我们提倡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目的就是要使人心里不怕,敢于讲意见。”七千人大会扭转了当时的极左方向,社会氛围也转为宽松。

当时中国民生艰难,嗷嗷待哺,但苦难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咱们对外是不争馒头争口气,伴随着义薄云天的外援,一船船粮食无偿输出到亚非拉。当时有人尚不理解,据经手官员回忆,这种援助文件每次签字都想流泪,心情沉痛感觉是在犯罪,但该签还得签,这是使命。

例如,年底,中国最困难的时刻,却对外紧急援助阿尔巴尼亚吨粮食,以及万美元的外汇;援助几内亚吨大米;援助刚果吨至吨小麦和大米。

这不是网络编造,有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当时的中国确实就是这么刚,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割肉喂鹰,佛陀不能及也。据中联部副部长伍修权将军的回忆录《回忆与怀念》,阿尔巴尼亚领导霍查的女婿、外交官马利列,在他的文章《我眼中的中国政要》里回忆了这么一件事:年,他到中国请求粮食援助,找到外贸部部长李强无果;后来还是找到少奇同志解决了问题。恰巧当时,急缺粮食的中国向加拿大进口了大批小麦,几艘载满小麦的中国轮船正在大西洋驶往中国,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立即改变航向,调头驶向阿国港口卸下全部小麦。伍将军最后意味深长的补充了一句:中国人慷慨呀!重义轻利,这就是咱泱泱大国的风格和境界!

据当时主持对外工作的耿飚将军透露,-年代末,中国光阿尔巴尼亚就无私援助了90亿人民币。有学者根据购买力测算,约等于现在的上万亿,而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才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他家国民每年啥活不干,天天睡醒一睁眼就天上掉馅饼,光靠这些就吃香喝辣。

当时,对外援助是政治正确,不是经济考虑,算大账,不算小账,乃是“第三世界”战略的宏大布局。为什么首选阿尔巴尼亚?因为这个欧洲弹丸之国是东方阵营里唯一亲华反苏的,是国际反修的一面旗帜。为什么首选亚非拉?因为按照当时的革命理论,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越穷越是阶级兄弟,越穷越是反帝反修的盟友。

我们说过,大外交第一原则就是国家利益至上,这种大公无私的纯新风格还没人见过,匪夷所思,个个瞠目结舌,然后赞不绝口。新中国就是这么在艰辛探索中一步步打开局面,在国际社会的人品就是这么勒紧裤腰带一点一滴攒起来的,筚路蓝缕,创业艰难。至今我们依然不忘本色。

但毕竟格局不同,具体经手办事人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王稼祥坐不住了。年起他就长期任外联部部长,作为资深的红色外交家,在对外工作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之见和肝胆之言。年2月,王稼祥与副部长刘宁一、伍修权联合署名,致信最高层:建议对外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对亚非拉的革命援助要量力而行。简言之,对外要和,外援要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由此埋下祸根。对此,毛产生误解,认为王稼祥提出的和平外交路线是跟自己的革命外交路线唱对台戏,他总结为“三和一少”的修正主义路线。他严厉批判:“三和一少”就是“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的援助少一些”。

当时,大规模对外援助是政治正确,不是经济考虑,算大账,不算小账,乃是毛构划出的“第三世界”战略的宏大布局。为什么首选亚非拉?因为按照当时的革命外交,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越穷越是阶级兄弟。

此后,毛念念不忘,直到70年代还屡屡提起,反复强调:什么是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就是对外搞“三和一少”(王),对内搞“三自一包”(刘)。

极左狂潮中,王稼祥因此罹难。

年,王稼祥在“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前夕,惊悸过度,突然去世。

年,五年之后,中央为王稼祥和“三和一少”平反。

从此,经过长期曲折的艰辛探索,中国开始坚定不移的奉行和平外交路线。

感谢您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qz/205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