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一文读懂人种的演化及欧洲民族史

发布时间:2017/10/16 15:42:28   点击数:

说起人种,相对于中国历史,欧洲大陆的人种演化就没有那么令人记忆犹新了。很多这方面专业资料的讲解晦涩难懂,恰逢作者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因此在这里做一个相对通俗、完整的介绍。不凡君姑妄言之,亲们姑且习之~

目录

1、人种的分类

2、人种的分布

3、人种的起源

4、欧洲民族的来历

5、欧洲的民族构成

1、人种的概念

人种,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应该首先从世界范围来分析。

人种(race),亦称种族,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性的人群。根据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生物学家以本质主义方式(即以体质特征为标准)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俗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一般世界按照前三大人种进行划分。

除外表形态特征外,在生物化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过去以纯形态学为标准的三分或四分的人种划分方案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了。至于完全以肤色为标准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甚至还有“红种人”的名称也并不十分恰当,应该摒弃。

基于科学的发展,在外表形态特征基础上,加上血型、遗传病等的差异,再考虑地理阻障等因素,把世界人种划分为9个地理人种(geographicalrace)。

  印度地理人种

  印度地理人种的外表特征虽与高加索人种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肤色较深,身材细长,有些属骨瘦如柴类型。此外,骨密度低;B型血型出现率高,Rh阴性血型出现率低。显示其血型特征上与蒙古地理人种相似。

  巴尔干-高加索地理人种

  高加索地理人种主要分布于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高加索和伊朗西北部地区。这个人种的Rh阴性血型出现率高,并有A2型血型的人,与印度地理人种不同。其肤色浅、体毛浓密。鼻大而窄和男子秃顶者多也是其显著特征。

  印第安地理人种

  印第安地理人种或称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过去曾依外表特征而归于蒙古人种,如直黑发、铲形门齿出现率高、体毛稀疏、男子秃顶者少等。但其肤色较蒙古人种更浓重,且具偏红色调。其血型特征也与蒙古人种不同,如无B型及Rh阴性血型的人,N型血型的人也很少,而Diego阳性血型出现率高。

  蒙古地理人种

  蒙古地理人种一般称为黄种人,在血型特征上是B型血型出现率高,Duffy血型及Diego阳性血型出现率不稳定或偏高。

(这个是经典图了……可能全世界只有东亚人自己,才能看出不同)

  尼格罗地理人种

  尼格罗地理人种从外形特征上有时可以划分为具典型特征的刚果人种和肤色微黄,身材矮细、具螺旋状丛生发的开普人种(包括科伊桑人)。二者在血型上无明显差异。一般R0型血型出现率高,U-阴性血型略少,Fy型和V型血型很罕见。血红蛋白异常。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尼格罗人种占了黑种人人口的绝大多数。尼格罗人种,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都有分布,因此这一地区别名黑非洲。尼格罗人种身材高大,肤色较深,发形强烈卷曲,眼色黑色,面部特征典型。那些活跃在体育界的黑人几乎全是尼格罗人种。

(来一张博尔特的图)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肤色浓黑,发波状至卷曲状,身材细长、体毛中等至浓密、男子秃顶率高、并伴有小腿无毛现象。牙齿大、眉嵴高、下颌突出。B型血型出现率很低,N型血型出现率极高,无S型血型。无异常血红蛋白,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与尼格罗人种相反。

(注意手臂上的体毛,黑人没有)

  美拉尼西亚地理人种

  大洋洲诸岛上的人种曾与澳洲人种共称澳洲大洋洲人种。美拉尼西亚地理人种外貌上近似澳大利亚人种,但铲形门齿出现率高,B型和S型血型出现率高。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基因。可能澳大利亚人种与之关系更密切些。

  密克罗尼西亚地理人种

  密克罗尼西亚地理人种曾被认为可能是东南亚蒙古人种、美拉尼西亚人种和波利尼西亚人种的混血后裔。但其B型血型出现率稍高、N型较M型血型多、Duffy-阳性和Diego-阴性血型出现率很高。表明他们是独立的地理人种。

(马里亚纳—查莫洛人)

  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肤色较浅、体毛少。B型血型出现率低、N型血型出现率较高,无Rh-阴性和A2型血型,B型、M型和Duffy-阳性血型出现率也不高。虽然面部特征近似蒙古人种;但肤色浅,波状发和浓密络腮胡 又与高加索人种近似。其血型与蒙古人种及高加索人种均有较大差异。在太平洋各岛屿上有十多个支系,包括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夏威夷人……

(这是前几年理总李去新西兰,左边那个是毛利人)

附注:长恩的九大地理人种分类的长处是简便好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公认。但也有缺陷,如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太大了;南美印第安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在体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应考虑分开归属问题。再如长恩的人种划分都局限在公元年以前(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的人种分类和分布,忽视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及其以后,欧洲人、非洲人等向南北美洲、澳洲等地的大迁移,由此引起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澳洲人种分布等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愈来愈靠近,由此可把南北美洲划为北美地理人种和拉丁美洲地理人种,是比较适宜的。

2、人种的分布

  除去各种水域和一些高山外,人类是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生物。现代人的分布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发展,至少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晚期的后半部,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晚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具有高而圆隆的头颅和相对较小的面部,低矮的眉弓和突出的下颏等特征,它是现代智人的一种早期类型。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各群体已经积累了文化上和体质遗传上的差异,并在此后3.5万年以上的时间里进一步得到扩展和改变,形成了现生各个人种的特征和分布状况。

  与动物物种产生和分化的过程一样,形成现代各人种的自然过程仍然受基因突变、变异的随机扩散、迁移和自然选择四个基本因素控制。在这些因素作用下,现生各人种在某些形态特征和某些生物化学特征上显示了程度不同的差异,上述生物化学特征包括ABO、Rh、MN等多种血型系统和其他血液因子系统,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存在或出现频率,以及对某些疾病的遗传性抗御等等。各人种的体质形态一般来说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例如,居住在炎热的非洲沙漠的尼格罗人的肢体细长;而在严寒的北极生活的因纽特人(以前一般称为“爱斯基摩人”)则肢体粗短。这与身体热量的保持和散发有关。赤道附近尼格罗人的皮肤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他们卷曲的头发也可起隔热的作用。蒙古人的倾斜的凤眼和内眦褶,还有宽的和富含脂肪的面颊、较平的鼻部和额部,可能与亚洲中部寒冷的多风沙气候有关。

  在人种形成的过程中,自然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和诱发条件,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不同于其他动物物种形成的过程。人种的形成和分布比在其他动物同一物种内不同亚种的情况复杂得多。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自然条件来解释某些人种的某些特征。虽然非洲尼格罗人皮肤黑色素的骤增与太阳照射有关,但是实际上现在的非洲尼格罗人大部居住在蔽荫的森林里。世界上个子最高的人是居住在苏丹尼罗河上游的尼罗特人,成年男子平均身高达厘米。有趣的是,世界上最矮的俾格米人也居住在这个区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低矮的拉普人也与高大的北欧人种毗邻居住,非洲尼格罗人面部突颌的特征适宜于炎热的气候,但北极人种中的阿留申类型的突颌比尼格罗人还要明显。这样一些表面上与自然条件相矛盾的人种特征的形成过程更复杂一些。

3、人种的起源

  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三大人种主干的体质特征是在约3.5万年前开始出现的。在亚、欧、非三大洲发现的晚期智人的化石证明他们在本地区延续发展。美洲、澳洲和大洋洲较晚才有人类居住。由于澳洲土著的体质特征较为特殊,他们常被列为与以上三种人不同的另一种人。

(澳洲土著)   蒙古人种起源于中亚和东亚。中国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和广西柳江县通天岩发现的晚期智人头骨化石表现了以黄种人特征为主导的特征。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的尼亚洞和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瓦贾克发现的人类化石很像现代澳大利亚土著。早期蒙古人种逐渐向北方扩展,成为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和楚克奇人以及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跨过西伯利亚和美洲阿拉斯加之间曾经存在的“陆桥”,蒙古人种来到美洲,定居下来,成为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蒙古人种从印度尼西亚,或者还有其他的地方,航海到澳大利亚,比到美洲去的历史或许稍早一些。在澳大利亚的芒戈湖、科阿沼泽发现的人类化石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因此有人认为曾经有过两次从亚洲向澳洲的迁移。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可能只是在几千年前才有人居住。

  非洲尼格罗人与在本地区发现的晚期智人在体质特征上的继承关系很明显,大部分人认为他们起源于非洲本土。但是,地区内变种分化的较晚。南非和东非的晚期智人化石都在不同程度上包含尼格罗人(Negroes)、科伊桑人(Khoisans,即以前所称的“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和当地现代人特征的混合。只是在几千年之前,科伊桑人才在非洲南部定居下来,在北部,与狩猎经济相适应,形成尼格罗类形。

(早期人类迁徙主要路径图: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

  与欧洲晚期智人有关系的早期智人,即尼安德特人(Neandertals)阶段的化石比较复杂。最早的白种人的起源地目前只能圈定在南欧、北非和西亚这样一块较大的区域之中。欧洲本土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以克罗马农人(Cro-Magnon)为代表,他们在3万年前已经显示了高加索人种的性质。由于欧洲与附近亚、非洲部分的人群混杂很频繁,高加索人种再分化为现代的次级人种则是大约1万年以内的事。这样的次级人种包括波罗的海周围浅肤色的北欧人种、浅黑色皮肤的地中海人种和北非埃塞俄比亚人种以及深褐色皮肤的南印度人种。多年以前宗教对婚姻的限制也是后期人种特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克罗马农人)   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年到达美洲大陆以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新的殖民地,世界人种的分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数以百万计的欧洲人涌向美洲、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高加索人种的数目迅速增长。例如,近4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约6倍,而英国人的后裔至少增长50倍。与此同时,几百万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绑架到美洲。由于混杂又出现了新的人种,美洲的有色人种已达万人之多。有的人种(塔斯马尼亚人)已灭绝,有些人种如澳洲土著及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大大减少。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形成了现代人种分布的基本格局。

(哥伦布肖像)

4、欧洲民族的来历

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部与亚洲大陆相连。欧洲面积万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岛屿),仅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如果从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域来看,欧洲也不过占地球可居住面积的1/12。但是,欧洲却有7亿4千万左右人口(),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4%()。其中包括多个民族。

  欧洲民族的形成罗马帝国的勃兴和拉丁语在帝国版图内广泛传播,对于欧洲民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最大的版图是整个地中海沿岸,并向北深入到莱茵河和多瑙河流域,以及大不列颠岛。

  在这片广阔的地域上生活着克尔特人、伊比利亚人、伊利里亚人、希腊人及其他民族。罗马人使用的拉了语,在帝国版图内除希腊人以外的许多民族中广泛地被采用,与此同时,这些民族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罗马文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罗曼语族的各种语言。而在罗马帝国版图之外,还是人烟稀少、贫穷落后的地区。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野蛮民族入侵敞开了大门。从4世纪起,大批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以及来自亚洲的一些民族相继进入帝国疆域,在这块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开拓新的家园。这种入侵不同于一般的军事侵略,而是整个部落的迁徙,因此历史上称为欧洲民族大迁徙。其过程整整持续了4个世纪,从公元4世纪开始一直到7世纪。

  在这个时期,欧洲民族分布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莱茵河和奥得河之间的日耳曼部落逐渐向南扩张,其东支除部分定居地黑海以北草原上和多班河下游外,大部分人向西迁移到意大利、高卢南部,甚至到达西班牙和北非。其西支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来特人从原住地回德兰半岛及移居在莱茵河口以东地区,于5世纪渡海来到大不列颠岛,他们结合成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并同当地的克尔特人以及后来的丹人、诺曼人等长期结合而形成英格兰人。留在大陆的撒克逊人同巴伐利亚人、东法兰克人、阿勒曼人融合,并同化克尔特人、西斯拉夫人而形成德意志人。西日耳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同高卢一罗马人以及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勃夏第人长期结合而形成法兰西人。

(《年的欧洲地图》:东罗马帝国灭亡了)

  在中世纪的过程中,斯拉夫人逐渐分为东、西、南三支。东斯拉夫人发展成为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即今天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索布人;南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入、黑山人和波斯尼亚人。

  位于西罗马帝国心脏的意大利,在帝国崩溃后,相继遭到东哥特人、伦巴德人、法兰克人、阿拉伯人的入侵,后来又曾被奥地利和法国所占领,直到年才统一。意大利人主要是由古代罗马人吸收了埃特鲁斯坎人、希腊人、日耳曼人、阿拉伯人等多种民族成分而形成。

(意大利语言、民族组成)

5、欧洲的民族构成

就欧洲而言,其人种从民族源流上可以划分三个族系: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凯尔特人。

  我们先来谈日耳曼人,一般我们现在提到日耳曼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德国人,这其实也不错了,现在日耳曼狭义上指的就是德国人。而整个欧洲大陆,也只有德国人自称“日耳曼人”了,比如我们看足球,叫德国队的外号就是“日耳曼战车”。

  日耳曼人登上历史舞台,是古罗马帝国晚期,他们本是被古罗马人称为北方红发高大体格的“野蛮人”,被罗马人收编为雇佣军用来作战,可是最后却起义做了古罗马的掘墓人,灭掉了古罗马。在那个时候,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在后来的时期里,东哥特人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公元50年的日耳曼人部落。他们都来自丹麦-瑞典-挪威地区:黄色=盎格鲁-撒克逊人蓝色=哥特人绿色=汪达尔人)

  以上一段有点复杂,我来重新讲一遍就明白了。德国人是日耳曼人,那么同属德语系的奥地利和瑞士肯定也是了,这点没异议。英格兰现在仍旧自称盎格鲁—萨克逊人,起源于德国高地,看英语和德语也可以看出来,所以也毋庸置疑。希特勒备加推崇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挪威和瑞典,以及丹麦人等所谓的北欧人种也算了,而荷兰这个国家讲的弗拉芒语,本身就可以归类于德语的一个方言,所以荷兰人也是日耳曼人,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比利时、卢森堡等等,我们只能说他们血统中的日耳曼成分很多,但没有德语系和北欧国家多。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

  现在中国人熟悉的大多数欧美的明星,均为这一人种,象《茜茜公主》中的罗密·施奈德和卡尔亨斯·勃姆、leonardodicaprio、皮尔斯·布鲁斯南、裘德·洛、费雯丽等等许多好来坞的明星,大体为广义上的日耳曼人种,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其实也是指的是推崇日耳曼人种的长相。日耳曼人种的特点是金发碧眼,身材高大,面部轮廓柔和,皮肤较白。

提到斯拉夫,它的主要分布范围是东欧地区,分为以下三大支。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主要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的居民了。西斯拉夫人,有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则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分别是如下国家: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黑人。

  斯拉夫民族,分化得比较复杂,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其语言、文化、历史、宗教上已没有多少共通性。三大支系间差异迥异。

  保留斯拉夫民族性征最多的还是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这两支的共通性还是有些的,比如说斯拉夫语系、大多使用基里尔字母,大多信仰东正教,名字里面以“斯基”、“夫”、“维奇”结尾比较多。基里尔字母就是俄文字母了,在欧洲,现今语言,无论其多纷杂,之间差异如何巨大,使用的拼写字母其实只用三种字母拼写,腊字母、基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如今只有希腊人和塞浦路斯岛上的希族人使用,拉丁字母使用的是数量庞大的一堆国家,而基里尔字母主要是东、南斯拉夫人了。

  南斯拉夫人中,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是使用俄文字母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是使用拉丁字母,但虽然使用的拼写方式不同,但都属于斯拉夫语系,他们之间是可以通话的。克罗地亚语与塞尔维亚语讲出来是一样的。这点与蒙古语很相似,蒙古国的蒙文是用俄文字母的,而我们的内蒙古还是沿用旧蒙文,但他们之间交流上并没什么问题。

  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为什么是南斯拉夫人中的异类呢,这是由于这两个地区过去一直由奥地利统治,有点日耳曼化,所以信仰也是天主教,而非东正教。

  西斯拉夫的三个国家,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跟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相似,他们处在德国边缘,主动或者被动,受日耳曼德意志人的影响,如今已高度日耳曼化,特别是捷克人,长期受奥地利人统治。而波兰,先是受德国影响,文艺复兴后又长期景仰西欧文化,尤其是法国宫廷文化,更是将斯拉夫的一套统统抛弃,现在留下的痕迹,也只有语言和名字了,波兰人的名字结尾叫“斯基”“夫”的还是比较多。而文化上心理上则属于拉丁天主教文明圈。

  比较纯粹的凯尔特人是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另外法兰西人、比利时法语区人、卢森堡人的血液里来自于凯尔特人的分量相当多。

凯尔特人是生活在如今的法国到德国南部意大利的一个庞大游牧族群,文明很落后,基本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明状态,这些人使用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特征是红色头发或橙色头发,眼睛的颜色偏浅。这些人随后在法国建立了类似部落联盟的国家(也算不上是国家)——高卢。随后一批凯尔特人逐渐进入了隔着一道海峡的岛屿,也就是现在的英伦三岛,不断占领这个地方。

剩下的凯尔特人打败了盘踞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比利亚人(西班牙),进入伊比利亚半岛。这批伊比利亚人是欧洲的土著,可能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一个智人人种——尼安德特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使用的语言也是孤立语言——伊比利亚语,现在他们唯一的后代就是现在生活在西班牙的“巴斯克人”(不是西班牙人重说三),巴斯克语经过分析,竟然和日语有一定亲缘关系,现在学者们也在调查中。

(历史上的凯尔特人分布区域)

欧洲的白种人除了以上民族源流分法,从体格上,有另外一种分法:北方的金发白种人即诺迪克人(诺迪克是north的词根),白种人即地中海人或者伊比利亚人,中间种族即阿尔卑斯族。

  所谓的南方暗白种人(南欧人种),即拉丁人种(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他们长得与他们的邻国明显不同,象一些有拉丁血统的明星如泽塔-琼斯、安东尼奥、瑞奇-马丁以及看西班牙的足球明星如劳尔等,相貌很典型,皮肤稍黑,身材梢矮小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了——民族混血。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居住的伊比利亚半岛与阿拉伯一道浅浅的海峡相隔,所以曾经一度被伊斯兰化,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叫什么绿衣大食的,这一伊斯兰化长达多年,长时间的通婚什么的,都改变了西班牙民族的血统,所以现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血统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了阿拉伯闪族人的血统。当然,闪族人也属于白种人,但跟欧洲的白种人还是区别很大的。

  意大利也是南欧了,由于是古罗马的故都,所以古罗马的血统比较多了,另外就是日耳曼血统。所以意大利人呢,黑头发很多,与北欧的金发还是有区别了。由于是混血,所以意大利产帅哥美女了。

  提到古罗马,不得不提另一个以“罗马”命名的国家,也是巴尔干半岛上唯一不属于斯拉夫的国家——“罗马尼亚”,他们是达契亚人同古罗马人长期融合的结果,信东正教。

  在巴尔干半岛的顶端,有一个国家一直没提,其实她是古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希腊。希腊人信仰东正教,东正教现在大家一提起就联想到俄罗斯,其实当初东西罗马分裂,整个东罗马都是信仰东正教的,而教廷也是位于繁盛的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只是后来东罗马为突厥所灭,不得已迁往刚刚皈依东正教的基辅公国,被俄罗斯拣了个大便宜。

  希腊语是独立于拉丁语族(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日尔曼语族(德语、英语、荷兰语、斯堪第纳为亚语)、斯拉夫语族(俄语、波兰、前南斯拉夫诸国、捷克、斯洛伐克)三大语族外的特殊语族,使用希腊字母。希腊人也与上面的人种没什么大的关联,就是土生土长的古希腊人的后裔。

  说说比较奇怪的匈牙利人吧,这个很多人儿时就知道欧洲有个匈牙利,里面的人和中国人的习惯一样,姓在前,名在后,后来有种说法,说匈牙利人就是唐朝的匈奴,这个说法待考。

(匈牙利)

  匈牙利人也称为马扎尔人,他们确实来源于东方,公元9世纪从中北亚来到多瑙河平原定居的马扎尔游牧部落(近突厥系)为主体,后来融合了部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形成了匈牙利人。

  欧洲的民族里,还有两个异类,芬兰和阿尔巴尼亚人,芬兰人属“蒙古利亚种人”,属“乌拉尔—阿尔泰语系”,与日本和韩国有点渊源,但由于地处北欧,吸收了太多周边白人,已高度日耳曼化,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与日耳曼人有什么区别。

(芬兰)

  阿尔巴尼亚人,不知道什么种族,似乎更接近斯拉夫种族,其语言也是很特殊的语言,由于长期在奥斯曼统治下,全体信奉伊斯兰教,也算欧洲的异数了。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

  再说说犹太人,他们并不是欧洲大陆的原始居民,而是闪族(闪米特人)的支系,与同属于闪族的阿拉伯人是“近亲”。闪族发源于阿拉比亚,即阿拉伯半岛。自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巴勒斯坦以后,流落到欧洲的犹太人逐渐具有欧洲人外形特征,这也是混血的功劳。犹太人这个民族并不是以血缘分的,而是以文化。他们有自己的宗教,节日,习俗(犹太人独有的小帽、胡子、男子的割礼等等),只要信仰了犹太教,即使你是黑人,也是犹太人。

(犹太教)

  散居在四处的犹太人,与其居住地的民族更为相似,比如德国的犹太人更像德国人,起名也是德国化的;俄罗斯的犹太人则是斯拉夫化。当初纳粹为了区分日耳曼人和犹太人,是找了很多专家专门研究过他们和犹太人的区别的,一般来说黑头发黑眼睛加鼻翼相对较宽的人是犹太人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抓捕犹太人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对家族档案的调查,而不是外貌,否则希特勒自己就是最有犹太人嫌疑的。

参考文献:









































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白颠风是怎么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36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