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地理 >> 争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火遍全国的样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红色娘子军》场景说明
序幕
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倒老四,在难友的掩护下,夺门而逃。
第一场
黑夜,暴雨倾盆。琼花逃出南府,但又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率领通讯员小庞化妆去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遂指引琼花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
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
南霸天寿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洪常青化妆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前来祝寿,而真意是约定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逃遁。琼花因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
第四场
在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正给娘子军上政治课。琼花学习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乡们送荔枝,斗笠慰问红军。军民联欢。哨兵报告国民党军大举进犯,红军主力转移,留一小分队阻击敌人。
第五场
黎明前,红军主力部队已插入敌后。洪常青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坚守山口。小分队任务完成,全队安全撤退后,洪常青等人边战边撤,不幸身负重伤,洪常青被俘。过场红军主力进军南霸天老巢。
第六场
南府庭院混乱不堪。团丁接二连三向南霸天报告红军逼近的消息。南霸天幻想威胁洪常青写信退兵。洪常青大义凛然,断然拒绝,被绑在大榕树上火焚,洪常青英勇就义。红军解放了椰林寨,群众欢庆解放。琼花与小庞寻找洪常青,得悉洪常青就义,悲痛万分。军民悼念先烈,很多人要求参军。红军队伍壮大、继续向前进。
演出大事记
本剧是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按照周总理指示将西方的芭蕾舞“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后的首次尝试。年9月舞剧(也叫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时,周总理出席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年10月8日毛主席观看,称赞《红》剧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此后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观看,并屡屡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年由编导蒋祖慧等赴阿尔巴尼亚为地拉那歌舞剧院排演本剧,周总理在当地观看了演出。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排演了本剧,由松下洋子饰琼花。年中央芭蕾舞剧团去英国、苏联和年中国艺术团访美时都演出了《红》剧第一场。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在国内演出《红》剧的艺术单位遍及全国。《红》剧在中央芭蕾舞剧团曾复排多次。先后饰演琼花的有白淑湘、钟润良、赵汝衡、薛菁华、郁蕾娣、张丹丹、冯英、王珊等;饰演洪常青的有刘庆棠、王国华、孙正延、王才军、孙杰等。在芭蕾舞之前已经有同名电影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年出品,编剧:梁信,导演:谢晋,主要演员:王心刚、向梅、陈强。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情节和布局和电影基本一致。舞剧《红色娘子军》自从首演开始,整整流行了十多年,直到文革结束才淡出舞台。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舞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将西方芭蕾技巧与中国民族歌舞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精品。在音乐创作上,借鉴了西方芭蕾舞音乐的创作,尤其是深受柴可夫斯基芭蕾舞音乐的影响,如《快乐的女战士》可能就是受《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的启发。音乐借鉴西方交响芭蕾舞音乐的创作技术而不生硬模仿,音乐是地道的本土民族音乐,并成为艺术上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双重经典,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带着艺术的眼镜看这部作品,《红色娘子军》是艺术,戴着政治的眼镜看,它就是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产物。
《白毛女》组曲
《白毛女》组曲是从舞剧《白毛女》中整理而成的管弦乐组曲,与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是同一种体裁。
上世纪40年代初,河北阜平一带流传着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一户穷人家的闺女被逼去地主家当了侍女,在地主家受尽折磨。她找机会逃出了地主家,躲进深山。后来,她头发变白,成了“白毛仙姑”,惩恶扬善,法力无边。年,西北战地服务团把“白毛仙姑”的传说从晋察冀前方带到了延安。当时,鲁迅艺术学院的院长周扬听说了这个故事,当即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一部歌剧。于是,贺敬之、丁毅执笔写了剧本,马可、李焕之、刘炽等担任作曲,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了五幕歌剧《白毛女》。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了首场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后来,歌剧《白毛女》的主创对剧本作了修改,形成了这样的剧情:年除夕,河北杨各庄贫农杨白劳外出躲债,回家后被地主黄世仁逼死,其女喜儿被抢到黄家。喜儿的未婚夫王大春痛打了狗腿子穆仁智,投奔八路军。喜儿在将被卖掉之际得到张二婶的帮助,逃往深山,在岩洞里苦熬3年,头发变白。年春,大春所在部队来到杨各庄,喜儿获救,终于报仇雪恨。
《白毛女》是先有歌剧,之后歌剧拍成了电影,最后才是舞剧。年,上海舞蹈学校的艺术家们根据歌剧《白毛女》创作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胡蓉蓉、傅艾棣、程玳辉、林秧秧等担任编导,严金萱等作曲,蔡国英、顾峡美、茅惠芳、石钟琴、凌桂明等主演。芭蕾舞剧《白毛女》保留了歌剧《白毛女》中的基本人物关系、戏剧冲突以及歌剧的大部分唱段和音乐,成功地浓缩了情节,大量运用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的动作,使之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一经演出便在全国引起轰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年11月,“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在北京召开“首都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大会”,芭蕾舞剧《白毛女》等八部文艺作品被定为“革命样板戏”。演员精湛的表演加上政治上的大力推广,芭蕾舞剧《白毛女》迅速红遍了全国,成为中国芭蕾舞剧的经典之作。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了电影——芭蕾舞剧《白毛女》,导演:桑弧;编剧:上海市舞蹈学校《白毛女》剧组;演出:上海市舞蹈学校;独唱/朱逢博;主要演员:茅惠芳(饰喜儿)石钟琴(饰白毛女)凌桂明(饰王大春)等。年,在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芭蕾舞团。
舞剧《白毛女》首演时的编创和表演人员如下
艺术指导:黄佐临。
编导: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辉、林秧秧。
作曲:马可、李焕之、刘炽等、严金萱等。
配器:陈本洪、张鸿翔、陈燮阳。
舞美设计:胡冠时、杜时象、朱士扬(景),张小舟(灯光),李甦恩等(服装),程漪芸(化妆)。
主要演职员:蔡国英(饰喜儿),顾峡美(饰白毛女),茅惠芳,石钟琴,凌桂明(饰王大春),孔令璋(饰赵大叔),董锡麟(饰杨白劳),徐珏(饰张二婶),王国俊(饰黄世仁),陈才喜(饰穆仁智),傅艾棣(饰黄母)。乐队:上海舞校管弦乐队。伴唱:上海广播文工团。独唱:朱逢博、刘文炳等。指挥:樊承武。
剧情说明
序幕
解放前,黄世仁家大门口。被残酷压迫的农民们,被鞭笞着走过黄家大门。歌声:“多少长工被奴役,多少喜儿遭迫害。诉不尽的仇恨啊,汇成滔天江海!……”
第一场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杨各庄,杨白劳家,除夕。喜儿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杨白劳躲债刚回来。恶霸地主黄世仁带狗腿子穆仁智闯进杨白劳的家,要逼喜儿抵债。杨白劳坚决反抗,被活活打死。王大春和乡邻们赶来,黄世仁开枪阻住众人,硬把喜儿抢走。王大春等要和敌人拼命,地下党员赵大叔劝阻,指点他们去参加八路军,闹革命。
第二场
黄世仁家。喜儿受尽凌辱,终于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了黄家。
第三场
芦苇塘边。喜儿躲进芦苇丛中,穆仁智等追来,在河边发现喜儿失落的鞋子,认为她已投河而死,扬长而去。喜儿逃脱后满腔仇恨,高歌:“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
第四场
荒山。喜儿在山中与风雪、野兽搏斗,几番春秋,一头黑发变白发……她更加勇敢地等待报仇的时机。
第五场
解放了的杨各庄村头。八路军中的王大春和小分队在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张二婶对他们诉说喜儿的遭遇。赵大叔和王大春号召军民团结起来和汉奸地主黄世仁斗争。黄家的丫环来报告:“黄世仁要逃跑。”赵大叔和王大春等立即追击。
第六场
奶奶庙中。黄世仁、穆仁智逃跑途中躲进庙中避雨。白毛女(喜儿)也在庙中,见到不共戴天的仇敌,追打黄世仁和穆仁智。赵大叔、王大春等追至奶奶庙,发现黄世仁的雨伞,众人追了下去。大春在庙中搜索,发现了白毛女,尾随其后。
第七场
山洞。白毛女回到山洞,王大春赶来,二人终于相认。王大春带着喜儿迎着太阳走出山洞。
第八场
广场。喜儿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喜儿向八路军控诉了黄世仁的罪恶,群众也纷纷起来控诉,要求严惩汉奸恶霸黄世仁。
尾声
大春带领八路军小分队奔赴前线,白毛女(喜儿)和一些青年参加了人民军队——革命向前进……
近期的国内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