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的功效与作用
苦地胆,产于福建、台湾和广东沿海地区。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黄疸、疟疾、乳痈、腋痈、湿疹、虫蛇咬伤等病症。
1.清热解毒
苦地胆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适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疮疖、乳痈、腋痈、虫蛇咬伤等病症。《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2.凉血止血
苦地胆味苦,性寒,具凉血止血之功效。可用于因风热,湿热侵犯人体,损伤脉络,而致的出血证。配以猪肝煎服,治鼻出血。
3.利水消肿
苦地胆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疟疾、肾炎水肿等症。《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营养价值
苦地胆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
1、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2、抗肿瘤:地胆草内酯及地胆草新内酯在体内、外对KB细胞有细胞毒性活性,地胆草内酯对小鼠白血病P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胆草内酯、地胆草新内酯分别为50-mg/kg,对大鼠瓦克肉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人鼻咽癌-KB细胞半效抑制浓度为0.28-2.0μg/ml;去氧地胆草内酯对大鼠瓦克瘤-亦有显著抑制作用。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