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华大人带你看世界丨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10/26 16:13:23   点击数:

栩栩如生的自然世界、神奇的史前生物、巨大的恐龙骨架、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各种标本、化石、矿藏……作为著名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取景拍摄地——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一直闻名于世界,这里精心布置,营造最逼真的生物链环境,不仅有正在捕食、露出尖牙利爪的狮子;伸出舌头吃树叶的长颈鹿;还有正在洞穴里寻找蚂蚁的非洲食蚁兽等。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基因君带大家提前踏上神奇的博物馆探秘之旅。

-------------旅程开始啦------------

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隶属于史密森学会(文末有介绍),开馆于年,是美国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该馆的藏品超过1.亿件,展品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全面,从史前化石、海洋生物、陆地生物到各种矿物,乃至人类社会的各种遗迹等等,可谓包罗万象。

一楼大厅正中央的非洲野象标本,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最大的非洲野象,被视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志。

动物展馆中,用心布置的动物标本及生态环境,能还原最真实的动物世界。

正在喝水、休憩的各种野生动物

正在高树枝间滑翔的蜜袋鼯

正在洞穴里寻找蚂蚁的非洲食蚁兽(学名:土豚)

松鼠(左)和仓鼠(右),萌萌哒~

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摄影作品展馆则以照片的形式展示了不同物种在自然界中的真实形态。

摄影作品展馆

这是基因君印象深刻的一张照片。

土瓶草,食肉植物中的一种(华大基因曾与多家机构共同完成了土瓶草基因组研究,从基因组层面揭示了这一物种吸引、捕捉和消化的过程,成果刊登于NatureEcologyEvolution上)

此外,一楼展馆中还有无数珍贵、完整的古今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海洋生物的标本。

各种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标本

穿山甲标本

短吻针鼹标本

中间是蓝鲸标本

活化石腔棘鱼标本,曾被认为万年前已经灭绝

看完各种动植物标本后,大家还可以到二楼去参观各种各样的生物化石——

单孔目(卵生哺乳类)的两个代表物种:针鼹(左)和鸭嘴兽(右)

三角龙骨架

猛犸象头盖骨和象牙

已灭绝的肯塞萨尼瓦蜥化石

渡鸦骨骼(雀形目中体型最大的鸟)

正在处理化石的工作人员

以及各种昆虫展。

蝴蝶展馆

各种各样的昆虫(不是标本哦,是真的会在手上爬行的)

而对于矿藏、宝石感兴趣的伙伴们,则可移步至矿藏和宝石展馆。基因君在这里亲眼目睹了《泰坦尼克号》中闻名于世的蓝钻“希望之星”,该钻石重达45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蓝钻“希望之星”(左)

身处博物馆,犹如流连在人类与自然的历史长河中,那惟妙惟肖的标本、令人称奇的化石、奇妙的历史演变,无不令人震撼。当然,这里的各种展品都只是史密森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展示在人前的一部分,有90%以上藏品从未公开展出。那些“隐藏的存储仓库”,据说储藏了堆积如山(呃,没有堆起来,全都摆放整齐)的各种动植物标本、化石和人类遗迹等,是极少数人才能进入的秘密宇宙。

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有利用其标本支持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早在年1月,与同样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华大基因联合宣布,双方将在生物资源保藏、基因组研究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同时,还将加强双方在资源采集、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以促进全球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开发和保护。年月1-3日期间,这里还举办了首届全球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大会,吸引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之父EdwardO.Wilson及GeneRobinson、HarrisLewin、杨焕明等众多国际知名科学家参与。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华大基因与其他多国科学家共同提出了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EarthBioGenomeProject,EBP),旨在未来10年破译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组。

你被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圈粉了么?可以抽空去涨涨知识哦!

关于史密森学会(SI)

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Institution)是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第三部门博物馆机构,由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JamesSmithson)遗赠捐款创办,于年创建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使命是增进和传播人类的知识(increaseanddiffusionofknowledge)。该学会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和研究联合体,下设19座博物馆、9个研究所、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有着多个科学家从事天文、地理、生物、环保、人文历史等各领域研究,拥有超过1.5亿份动植物标本、化石、岩石、人类文化遗产等多方面的收藏。

年在华大基因和国家基因库主导的鸟类基因组项目在科学杂志以专刊形式发表的当日,史密森学会宣布成立一个生物多样基因组学研究所(Smithsonian’sInstituteforBiodiversityGenomics),以加速获得与编纂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环境微生物的DNA。该研究所正在积极应用基因组学技术来研究生物多样性、演化、生态和物种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自然界以及生物与自然交互的理解。研究所还将向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新的技术和工具,培养新的研究人员,以促进研究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此外,史密森学会每年计划投入万美元,用于生物多样基因组学相关研究。开展全球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研究需要全球领导力,而史密森学会是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具备这样威望的机构。

华大基因与史密森学会(SI)的合作

华大基因与史密森学会有着长久的合作关系。年1月,华大基因与史密森学会下属的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NMNH)联合宣布,双方将在生物资源保藏、基因组研究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同时,还将加强双方在资源采集、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以促进全球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开发和保护。年10月30日,史密森学会与华大基因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应用基因组学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来开展生物多样性、演化、生态和物种保护等领域的科研合作,并通过一系列联合项目加深双方在研究、分析和人员培训方面的合作。

同样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组织——华大基因与史密森学会已经共同维护和推动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项目包括海陆空多种物种,如B10K[旨在构建约10,种现存鸟类的基因组图谱,实现对鸟类生命之树的数字化重建,并解码遗传变异和表型差异之间的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fz/1860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