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发展 >> 五千余英雄血染五羊,这里是他们守下的城
在广州的红色景点中,与广州起义相关的史迹和景点可以说是极具标志性的。广州起义是指爆发于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起义不幸失败,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位于越秀区广州起义路号之一的广州起义纪念馆,是以广州起义所建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旧址为馆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而位于中山二路92号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修建的纪念性公园。园内,有“广州起义纪念碑”,还有墓冢直径达43米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树立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的广州起义纪念碑彭新启/摄
4月16日上午,记者分别赶赴广州起义纪念馆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进行了采访和寻踪。
史迹寻踪
余人惨遭杀害,海员工人是赤卫队骨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广州起义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爆发的,与前两次起义一脉相承,但又有着新的实践与创造,主要表现为:广州起义第一次公开以共产党的旗帜相号召,起义军首称“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兵联合举行的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誉为“广州公社”)。
▲广州起义纪念馆内陈列的油画《苏维埃成立》受访单位供图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通常所称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并成立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省委书记张太雷为总指挥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加紧起义准备工作。
广州起义纪念馆宣教部讲解员吴迪隆为记者讲述了广州起义的经过。
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黄埔军校特务营和工人赤卫队、郊区农民自卫军共约人分数路相继行动,直指敌人重要机关,迅速占领珠江北岸大部分城区,所有起义人员都佩戴着红布带。
起义军东路之教导团主力在叶挺的直接指挥下,协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广州市公安局。
当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员和工农兵执行委员会便在广州市公安局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由苏兆征任政府主席,恽代英任政府秘书长,叶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发布《广州苏维埃宣言》,宣告一切政权属于工农兵。同时,成立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广州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权,纷纷参加战斗。
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优势兵力反扑。起义军民奋起抗击。战斗中,起义最高领导人张太雷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张太雷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雕塑吴迪隆/摄
因形势急剧恶化,为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撤离广州。主力部队1余人在花县(今花都区)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后奔向海陆丰地区;另有部分人撤退至广西右江地区,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另一部分约人撤退到粤北,与朱德部会合,后来上了井冈山,未及撤出的仍坚守街垒,浴血奋战,直至弹尽援绝,壮烈牺牲。
年仅19岁的女兵游曦的牺牲尤其令人悲痛。相关史料记载,游曦是著名共产党人萧楚女的女友,生于重庆,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叶挺领导的教导团南下广州,参加广州起义,任教导团支部委员,在战斗中,游曦奉命率领女兵班在珠江北岸长堤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起义第二天晚上,起义军主力已撤出广州,女兵班未接到撤退命令,一直坚守天字码头,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激战。12月13日,全班女战士壮烈牺牲。她们的年龄都只在20岁左右。游曦与敌人拼刺刀而死。战斗结束后,丧心病狂的敌人为了泄愤,竟将游曦遗体肢解“示众”……
▲游曦资料图
“13日下午,国民党反动派重占广州,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观音山上、珠江河边,忠骸遍地。是役,殉难者余人,其中还有苏联、朝鲜等国际战友。”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广州公社烈士之墓”铭有如是纪念碑文。
广州起义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苏兆征正在上海活动,但仍被推举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在苏未到广州前,由张太雷代理)。此前,苏兆征与张太雷等一起,具体研究和制定了广州起义的计划送党中央审查批准。
记者梳理历史资料还发现,参加广州起义的工人赤卫队人中,以广东海员工人为骨干力量,许多海员献出了生命。起义当天通过的11位“广州苏维埃政府职员名单”中,有三位都是海员出身,分别是政府主席苏兆征、人民司法委员陈郁、人民经济委员何来,他们都参加并领导过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此外,领导过省港大罢工的“职员”还有人民内务委员兼外交委员黄平、人民肃反革命委员杨殷、人民劳动委员周文雍。
红色传承
“红色文化轻骑兵”追寻革命足迹受欢迎
4月16日9点30分,记者刚来到广州起义纪念馆门口,便遇见南海诗社诗词爱好者、退休职工谭文静,她与诗社诗友前来纪念馆采风,讴歌先烈。
在纪念馆主楼门口,电子显示屏正循环播放着广州起义历史纪录片。跟着讲解员走进主楼,可以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图片展。
目前,游客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fz/2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