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走进俄罗斯之四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前苏联时期称列宁格勒,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始建于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后扩建为城市,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年,圣彼得堡成为俄国首都。其后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
在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涅瓦河之间,有“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彼得大帝的纪念碑,这就是著名的“青铜骑士”雕像。它高5米,重20吨。彼得大帝骑在腾越的骏马上,神情坚定。马后蹄踩着一条毒蛇,象征打败了敌人。彼得大帝骑马的塑像,是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雕塑家法尔科内创作)。铜像建成于年。普希金在自己的一篇叙事诗中将这座纪念碑称为“青铜骑士”,从此以后,“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
圣彼得堡坐落在芬兰湾的东岸,位于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汇聚的三角洲地带,在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沼泽。随着圣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运河在市内纵横交错,这些运河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开凿,以舒缓因芬兰湾水浅而倒灌进入圣彼得堡的海水。圣彼得堡共有42个小岛,由座桥梁连接。使圣彼得堡具有独特的“水城”和“桥城”景观。
彼得要寨,这座堡垒由彼得大帝创建于年,是在大北方战争时期为了防备瑞典袭击新首都而建。此要塞包括六个堡垒,用石头建筑。
伊萨基辅大教堂(又译圣伊萨大教堂),坐落在圣彼得堡市区,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百花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伊萨基辅教大教堂建于年。
伊萨基辅大教堂高约米,圆顶直径为22.15米。用橡木制成的3扇巨门,每扇门面积为42平方米,重达20吨。整座建筑物重30万吨,里面可容纳1.4万人。
伊萨基辅大教堂的施工经历了奠基、立柱、砌墙、封顶等过程。这座建筑的地基深达10米。教堂四周各竖有16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山墙。每根石柱重吨,是从30公里外的芬兰湾运来的。立柱时采用的是“绞关法”,名壮汉同时推动绞盘,将吨重的石柱竖起来。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属俄罗斯帝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装甲巡洋舰。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7日晚9时45分,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斯莫尔尼宫(Smolny),位于圣彼得堡市的东北部,在涅瓦河转弯的地方,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它建于—年,现为圣彼得堡市政府。斯莫尔尼宫整体色彩为拜占庭蓝白相间,是巴洛克风格和拜占庭风格的融合,在圣彼得堡的诸多宫殿里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
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年11月中旬至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会议大厅、三楼列宁第一间工作室、二楼列宁工作室和起居室,为斯莫尔尼宫的3处革命圣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彼得堡当时叫做列宁格勒。这里曾上演了一段悲壮的历史,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天(从年9月8日到年1月27日),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希特勒扬言:“让彼得堡这座城市在地球表面上消失。”苏联军民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市的人们每天只能得到克面包,许多人被饿死,冻死。但苏联红军不屈不饶,拼死反抗,没有让敌人再前进一步。列宁格勒保卫战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统计,列宁格勒城内共有640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街道变成了瓦砾堆。
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古迹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圣彼得堡又再现昔日风采。
圣彼得堡还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白夜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白夜时漫步在静静的涅瓦河畔,遥望着蔚蓝天空的北极光,感觉犹如在梦幻中一般。
联系我们:
-
传真:-
邮箱:info
newworldtours.cn订阅号:bjnwt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