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视觉冬日,一定要去趟俄罗斯

发布时间:2021/5/11 18:43:19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111.html
图文

黄宇在整理电脑硬盘时,发现了一些前几年冬天去俄罗斯拍下的照片。

坦率说,因为在那里被偷包的经历,我觉得在欧洲国家里,俄罗斯并不算对旅行者很友好的国家,满大街几乎没有英文标识便是最好的证明。但在跟朋友的聊天中,发现大家都出奇一致地表达了自己对俄罗斯的喜爱之情。于是应编辑之约,把自己在俄罗斯的旅行笔记整理出来。

从北京乘坐到圣彼得堡的航班,飞机落地时,窗外刚好下起了鹅毛大雪。大风卷着极细极密的雪末,几乎是往脸上喷,能见度极低,朦胧的街景增加了一丝神秘和忧伤。

▲圣彼得堡雪夜

过去我对俄罗斯的全部印象,都来自于二战中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德军八百余日围城,几乎断绝了一切补给来源,却并没有拖垮苏联人的意志。跟中国近代史一样,反侵略战争在摧毁其国民生命和财富的同时,也对其民族性格进行了一次塑造。

▲莫斯科,曾经的苏联共产党员

▲圣彼得堡街头的二战纪念石雕

▲圣彼得堡海军总部附近的军人

在这次旅行中,我只去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两个城市。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西方的城市,从彼得大帝建立这座城市之时,就立志让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最接近西欧文明的地方。圣彼得堡作为帝俄首都时,这里诞生的好几位国王都是拥抱和学习西欧文明的激烈推进者。从某种程度上,圣彼得堡代表了俄罗斯的“进取时代”。

▲圣彼得堡街头

现在回忆起来,圣彼得堡可能是我在俄罗斯见到笑容最多的城市,而莫斯科路人的脸大多是绷得紧紧的,交通上莫斯科也不如圣彼得堡便利,马路宽阔建筑雄伟,但人性化非常欠缺,可能莫斯科的城市建造更多是国家治理者权力的投射。

▲圣彼得堡街头

▲莫斯科街头

俄罗斯虽然地处欧洲边缘,但毕竟还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马路上,不管车速多快,遇到行人时,脾气暴躁的俄罗斯司机都会停下车示意请行人先走,堵车按喇叭的现象也不多见。

▲俄罗斯司机停车礼让行人

▲莫斯科的公交车上

街头随处可见的拉达牌小轿车,也会时时提醒你,这是欧洲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汽车关税很高,如今拥有一辆进口(德国)汽车是普通俄罗斯人非常高兴的事,路上也有不少奇瑞汽车在行驶。

▲街头随处可见拉达牌小轿车▲很多俄罗斯民众都喜爱德国进口汽车

▲买了新汽车的家庭在河边拍照

因为跟西方的长期对立隔阂,为防止战争,这里把地铁挖得很深,每天俄罗斯人都要坐一段漫长的“电梯隧道”,隧道里灯光昏暗,乘客要么看书,要么崩着脸茫然注视前方。这种交通形式是不是也给俄罗斯人公共场合不苟言笑的习惯雪上加霜。

▲圣彼得堡地铁

陈旧的地铁列车里,除了老式车厢跟铁轨的摩擦轰鸣声,也听不见乘客的交谈声,似乎每个人都遵循着沉默即美德的传统。只有一位俄罗斯老爷爷看见我们的中国面孔,跟我们握手言欢,说中国是苏联的兄弟国家。

可能为缓和这种极深的地铁空间给人带来的压抑感,俄罗斯地铁里修建了大量的雕塑和壁画装饰,连地铁里的吊灯也有十分精美的装饰。种种细节让我这个来自中国游客时常感叹,冰冷的俄罗斯人面孔底下,活跃着强烈的文艺细胞,他们民族的光辉岁月,在种种细节里都有体现。

俄罗斯人以东正教为国教,独特的“洋葱头教堂”据说象征着一根根蜡烛,从人间向上帝举起。这种教堂造型的诞生,我个人猜测,可能还有地理原因:地处北方酷寒之地,风雪较多,为了减少积雪在教堂顶部聚集,于是设计成这种洋葱头的弧度。在改变造型的同时,俄罗斯工匠们也让“洋葱头”的造型和色彩更加华丽,如同他们从西欧继承来的芭蕾和古典音乐一样,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下,加以自己的精心改造,要变得比西欧原生文化更璀璨耀眼。

▲莫斯科的教堂

▲圣彼得堡教堂前祷告的人

俄罗斯人以基督教正教继承者自居为荣,在教堂里极其虔诚,昏暗的教堂内部只有蜡烛在熊熊燃烧,人们在蜡烛前祷告,更添了一份虔诚感。

▲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

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是最有特色的洋葱头教堂之一,这里也是俄皇亚历山大二世最后的遇刺地点。他是俄国历史上与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齐名的皇帝,是俄罗斯近代化的先驱。

亚历山大二世在世期间,因解放农奴制而备受人民爱戴,被誉为“农奴解放者”。也因此,遭到“民意党”极端分子的嫉恨,前后对他进行了8次暗杀,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暗杀次数最多的帝王之一。由于亚历山大在世期间,为俄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此次刺杀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愤懑与不满。为了纪念这位仁君,继任者修建了这座教堂。

▲圣彼得堡,远处是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花园里,还有各种俄国扩展领土的纪念石碑,我看到了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石碑。作为中国人,心里感觉有点复杂。

在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我们用一张差不多地铁票的价格买了音乐会门票,俄式激情与宏大注入了他们从西欧继承而来的古典音乐,俄罗斯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也进一步升华了这些艺术。在音乐大厅,柴可夫斯基的雕像前,俄罗斯普通老百姓身着华服,极有礼仪的来听场音乐会,是一种生活习惯,俄罗斯政府对古典音乐的补贴传统让这种艺术形式至今还在市民阶层极其流行。

▲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我隐约感觉到,在教堂和音乐厅场合下的俄罗斯老百姓,跟我平时见到的俄罗斯人不同,好像卸下了冷漠和古板的面孔,变得热情又有涵养,真是个有意思的民族。

▲柴可夫斯基音乐厅

从圣彼得堡乘坐高铁去莫斯科,像是从帝俄时代进入了苏联时代。

▲圣彼得堡前往莫斯科的高铁建筑从古典欧式变得更加雄伟气派,我们住在莫斯科大学旁的酒店,每天都在这座巨型建筑的注视下穿梭,莫斯科大学的主楼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这是斯大林时代为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建立的七座宏达建筑之一,被称为“七姐妹建筑”。▲苏联七姐妹建筑之一在莫斯科大学楼下绕着走一圈需要很长时间,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巨物,想象着当年从中国延安来此求学的进步青年,从看惯了黄土高坡的萧瑟景象,陡然目睹这样一座集国力和财富于一体的建筑,很难不被当时的苏联思想感染吧?▲窗外就是莫斯科大学的宏伟建筑

▲莫斯科大学远景

莫斯科的红场和二战纪念碑是整座城市的中心,红场虽然没有想象中宏大,但红场阅兵是真正意义的“沙场秋点兵”,在首都阅完兵后直接开赴战场,这是在世界各国历史上不多见的悲壮时刻。

▲莫斯科二战纪念广场

二战纪念碑广场上,能看到不少俄罗斯市民,在纪念碑换岗仪式前,每个俄罗斯民众都一脸肃然,二战打败纳粹,解放欧洲是俄罗斯20世纪的第一个巅峰时刻;太空人加加林是第二个巅峰时刻。之后经历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蒙上了许多阴影,直到今天仍未散去。但在这里,每个俄罗斯人仿佛都回到了民族复兴梦里的那个高光时刻。

▲莫斯科的儿童军装合影▲莫斯科一处纪念俄罗斯反抗侵略的纪念碑前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入海口,冰天雪地里,看着远处工厂轰鸣,脚手架林立。我发了一会儿呆,感觉自己穿越回了19世纪俄罗斯的工业革命时代。▲圣彼得堡涅瓦河入海口

最后,想引用一位叫“再见了希罗多德”的知乎网友对俄罗斯文化的评价:

“俄罗斯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化大国,她既把西方古典艺术开发出新的价值,又将俄罗斯人的情怀演绎成高雅的艺术。即使她已经如此破落不堪,她的文化魅力也会令那些比她发达的国家赞叹不已”。

作者档案

黄宇

摄影师,文字和照片都是认知世界的一种角度,希望能不断发现新的自己。

26分钟前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042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