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走进海参崴张秀芝

发布时间:2021/6/27 13:48:16   点击数:

主编按语:我曾在海参崴写过一首诗:我们是多么痴情,明明知道她已不属于我们,可还是多情地将她呼唤,一个条约,述说着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只能在地图上指着她对孩子说,这个地方原来是我们的······

海参崴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我终于有个机会走近它,了解它。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以前印象是伟大而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对它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读过一些俄国作家的小说,看过几部俄国(包括苏联时期)的电影,会唱几首俄罗斯歌曲,在长春外国语学校任教时,还教过俄罗斯的留学生。说陌生是因为不太知道俄罗斯的历史,不太了解这个民族的习性,对这个国家难以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今年六月,借大学毕业35年同学聚会的机会,一起去了趟俄罗斯的海参崴,搞一次深度文化旅游,姑且算借一斑而窥全豹吧。

我们出国恰逢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新闻联播里说这是他就任国家主席后第6次踏上这块土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已达21次,中俄高层互动频繁,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此前,习近平与普京私人关系也很好,还曾经互赠礼物:习近平送普京总统绣像,普京非常欣赏;普京送习近平俄罗斯冰淇淋,习近平也很喜欢。以前听说过“老沙皇”、“中东路事件”、“珍宝岛”,这些词似乎都与侵略和战争有关。比如,老沙皇侵吞了中国大片土地,有过诸多烧杀抢掠的暴行;中东路事件中与张学良开战,战争以中方全面失败而告终;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对我国威慑恫吓,珍宝岛爆发军事冲突。从这个方面说,俄罗斯似乎是敌人。但是苏联红军曾经帮助中国打垮日本关东军;建国初期,苏联“老大哥”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在安理会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站在中国一边共同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近年又开通输油管道,向中国出售石油和天然气;现在又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的友好邻邦。在我粗浅的意识中俄罗斯似乎从前是敌,现在是友。

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人口1.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综合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二,GDP占中国的四分之一(相当一个广东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军事工业实力雄厚,高等教育、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离开珲春口岸,眼望前方,便感受到了俄罗斯帝国的宏大气势。这使我想起强硬的普京,他曾说过三句话,第一句是“领土争端没有谈判,只有战争”;第二句是“俄罗斯国土虽大,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第三句是“丛林规则长期有效”。这个被称为“狼的民族”有十足的血性。俄罗斯的国旗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蓝、红三色。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带,又象征丰富的地下矿藏、水利和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三色的排列显示了俄罗斯幅员的辽阔。更深刻的含义是,白色是真理的象征,蓝色代表了纯洁与忠诚,红色则是美好和勇敢的标志。

去海参崴是国内游还是国外游?当然办了合法的出入境手续,拿着护照进出,那就是出国,何来国内还是国外的说法呢?因为海参崴不同于其他地方。她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海参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因盛产海参而得名,年沙俄政府改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即“统治东方”的意思。年11月14日沙俄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把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海参崴就在乌苏里江以东。斯大林统治时期海参崴城内的几十万中国人几乎全被杀或强制迁移,后迁至的朝鲜人也被全部迁走。年5月16日确定了中俄国界东段边界线走向。

年7月16日,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式承认海参崴为苏联领土。年10月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黑瞎子岛西侧约平方公里陆地及其水域正式划归中国。至此,不仅黑瞎子岛的领土争议尘埃落定,中俄公里的边界也全部得到确认。

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第二大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是俄东部地区经贸中心和远东第一港,是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是一个美丽的海湾。站在高处俯视,这座海湾的大陆架就像弯弯的牛角,岸边高低起伏的山峦,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片的绿色紧紧依偎着海的边缘。海参崴是天然不冻港,扮演着军港、海港、商港的三种角色。这里军港就有三个,第一、二军港建于八九十年代,停在这里的军舰已经退役,不再使用。第三个军港是现代化军港,禁止驶入,禁止参观。港湾里停满了各种船舰,在烟雨之中高大的船舰若隐若现,像是在搞船舰展览。水上游船如梭,游船后面追逐着一群海鸥,这里的海鸥已习惯跟随游船觅食,有的海鸥能在空中捕捉到游客抛出的面包块儿,有的在水中捕食,群鸥鸣叫着,追逐着,上下翻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的夏秋两季有雾有雨天气多,6到8月有一个半月的雾雨天,有时大雾天气还会影响航船入港。这里夏天气温不高,冬天气温不低。6月份长春是25度以上的温度时,海参崴却只有18度。

海参崴对于我们的祖辈来说,与香港澳门一样,是祖国一个远离母亲的海外游子。海参崴对于吉林人来说有着太多挥之不去的情结。它距离我省的珲春市仅有公里,珲春市的防川与日本海仅隔15公里,只差一步吉林省就成了沿海省份,由于没有出海口,吉林只能是一个内陆省份。在防川的瞭望塔上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日本海就在眼前。而今我们只能望海兴叹,海参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旅游车驶过海关,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森林,树木葱茏,植被丰厚。再往前是沃野千里,水草肥美,一望无际。道路两旁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满眼是繁茂的青草和野花,远看像一片大草原,车行百里无人烟。这片土地有勃勃的生机,蕴藏着无限的潜力。看到这片长着同样的树,长着同样的草,山水紧紧相连,曾经在中国母亲怀抱的土地,如今划归俄罗斯版图,心里真不是滋味。

中国游客去海参崴必看的地方就是列宁广场。列宁广场建在城市的繁华区,地方并不大。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高大的列宁铜像,这座铜像塑造得很传神,也很逼真。列宁一副坚毅的眼神,气势磅礴的肢体语言,昂首挺胸,目光炯炯,高举着手臂,指引着俄罗斯子民前进的方向,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列宁在》中慷慨激昂演讲的生动形象。据说海参崴曾有四、五十尊列宁的塑像,几乎都被被拆除了,只留下一尊供旅游的人们(主要是中国人)参观。现在很多俄罗斯人开始怀念斯大林时代,认为那个时代的俄罗斯是强大的,人民的生活是富裕的,苏联解体后才每况愈下的。在十月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全俄“去共产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议员呼吁推倒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将列宁遗体下葬。还有俄国媒体称中国游客喜欢列宁,到俄罗斯旅游一定到红场看列宁墓,建议把列宁遗体送给中国人,拆除列宁墓的费用由中国来拿,听来真是很滑稽。

海参崴纪念广场的主体纪念物是C—56近卫军潜艇,这是一艘真实的退役潜艇,二战期间太平洋舰队与德国法西斯在海上进行了殊死战斗,这艘潜艇英勇善战,击沉了敌舰十艘,重创四艘,立下了汗马功劳。游客可进到潜艇内参观,里边是展览馆,墙上刻满了二战中为保卫国家牺牲的士兵的名字,收藏了战舰的设计者和舰上二战老兵留下的实物和照片。著名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也在广场附近。广场上还有英雄形象的浮雕,有纪念二战烈士的长明火,长明火位于潜艇的右侧,在一个大五星中间燃烧,不熄的火苗跳跃着,升腾着,象征着烈士的英魂永存。这里的年青人结婚时要到这里献花,祭拜。据导游介绍,现在的年青人不崇拜列宁、斯大林,不崇拜普京,但崇拜为国牺牲的烈士。

海参崴的火车站,被称为世界十二大奇迹之一,作为联接欧亚文明的纽带,它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虽然每天通过的车辆很少,但却吸引了无数游人,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站台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争相在蒸汽机车头前拍照。据介绍,这座蒸汽火车头,是为纪念二战时期英勇的铁路工人而设立的,是实物纪念碑。二战中这台机车发挥了很大作用,许多工人在空袭中牺牲了。纪念碑上刻着:“献给-年卫国战争期间英勇的远东铁路工人们。”还有一个标志物,上面刻着俄罗斯双头鹰的国徽,中部有一行数字“”,意思是从这里到莫斯科有公里,乘火车要走7天。可以看出俄罗斯幅员辽阔,版图之大。

俄罗斯人文明程度很高。据说,排队时从不加塞儿,公民都能自觉遵从这一规则,在苏联解体,卢布贬值,生活必须品匮乏的年代,只要见到有人排队,后面总会有人跟着排,也不问卖的是什么。我所见到的公共场所井然有序,没有烟雾缭绕的现象,商场里的购物者,饭店里的食客绝没有吵闹喧哗的。火车站的候车室,干净的地面就像我们星级宾馆的大厅一般。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行人只要踏上斑马线,车辆就会停下来为行人让路,当司机看见你犹豫不前时,还会摇下车窗,打个手势,请你先行。即使堵车也没有人抢行。海参崴又称“堵城”,60多万人有30多万辆车,平均每家有3辆,一辆用于上班,一辆用于出远门,一辆用于休闲娱乐,如打球、钓鱼、狩猎等。海参崴的车,大多是从日本、韩国卖过来的二手车,如丰田、斯巴鲁、本田、现代、起亚等,也有少量的奔驰、斯柯达等,七八成新,价格低廉,养车费用也不高。有钱的人往往开俄罗斯自产的又笨又费油的车,如伏尔加、莫斯科人等,大概是出于显示身份的目的吧。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比起来,工作节奏、生活节奏都比较慢,但生活得很滋润。导游小姐称他们是懒惰的俄罗斯人,称俄罗斯是懒惰的民族。导游说“只会种土豆的俄罗斯人”,到田间干一会儿农活儿,就去地头休息了。先喝一杯咖啡,再喝一杯奶茶,还要抽根烟,喝点小酒,磨磨蹭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看看日当中午,于是就收工了。在工地上,哪怕吊车吊到一半,下班铃响了,马上停下,下班回家,有多少活儿都要留到明天去做。导游略带调侃地讲,如果你理发,不要在快下班的时候去,如果是中午,午休的铃声响了,头发哪怕只剪到一半,理发师也会停下来,你也只好等上两个小时,下午上班再理另一半。听来有些夸张,但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性可见一斑。我们在海参崴过海关时也是这样,通关要有5次检查。第一道关是中国海关,窗口多,通关快。剩下的四关是俄罗斯的检查,工作人员冷漠,过关速度慢,检查繁琐,检人,检车,还要查毒,需要带行李下车几次,过关下来最快要一个多小时。我们的海关大楼现代化,宽敞明亮。而俄方的海关则像一个废弃的工棚,破旧不堪,这还是当年中国出资修建的,由于我们提出通关贸易,俄方当即提出海关有中国来建设,据说俄方的海关,修修停停十多年了,还只是一个框架。

俄罗斯人对双边的旅游没有热情,他们在旅游基础设施上没有大的投资,一过海关,不仅没有高速路,简易公路还坑坑洼洼的,坐在大巴车上颠得要命,他们的路连我们的县级公路都赶不上,车辆也比较老旧,有的车甚至没有空调。可能是最初“中国倒爷”以假冒伪劣鞋子坑害过他们的缘故,俄罗斯人对中国游客似乎不够友好。我们旅游车上的司机好像就有偏见,脾气很暴躁,时常因为开空调、系安全带等小事儿就对中国游客发火儿,用俄语大声训斥。旅游商店里的服务员也冷淡傲慢,看不出有推销的热情。他们对发展旅游不感兴趣,实际上我们是在做一厢情愿的买卖。据说漠河有个口岸,漠河县政府与那边商量,希望俄方修整一下道路,整饰一下农舍,搞一个“俄罗斯乡村一日游”,人家硬是没答应。这令中国人大惑不解:世界上还真有送钱来不要的“傻狍子”。其实想一想一个拥有世界上第一大国土面积,人口只有一亿多的俄罗斯,祖上抢来的这些家产,足够让他们躺着吃大饼了,子孙后代都衣食无忧,令人气愤的是他们现在享受的很多资源都是我们的。曾经看过一篇普京对中国政府颇有微词的文章,意思是说不能给国民提供住房的政府如何如何,这里姑且不谈中国政府的作为,可普京让人觉得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这就像一帮土匪把人家抢个精光,还在笑话人家不会过家,日子过得穷一样。俄罗斯也有民族劣根性。酗酒、打老婆、懒惰,不爱干活。男人酗酒成性,尽管国内有禁酒令,晚上十点以后公共场所不许饮酒,但一些到中国购物的俄罗斯人,没有了法律的约束,便会借机大肆饮酒。在中俄边贸口岸的几个中国城市里,俄罗斯人晚上10前都在疯狂购物,十点后便一头钻进酒吧饮酒作乐,随处可见俄罗斯人在饮着中国烈性白酒。

十九世纪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用在中俄关系上也同样适用,虽然中俄之间走得很近,既有联合军事演习,又在国际关系上持共同立场,但那是因为北约东扩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加之俄罗斯强占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而受到西方制裁,大多是为了战略利益才与中国交好的,俄对中国还是怀有戒心的,怕中国强大之后远东大片领土得而复失,普京签署《一公顷法令》,鼓励俄国公民迁徙远东,扩大人口数量,维持长久统治;怕中国太强大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先进的武器卖给印度,不卖给中国,拉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以制衡中国。但从中俄各自利益去分析,中俄长期友好是两国都需要的,也是可能的,只要我们秉承“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为中俄友好添砖加瓦,定会造福于两国人民。在海参崴的观光仅有几天,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观感可能是一管之见,但也愿意分享给各位朋友,希望能给朋友们了解俄罗斯提供一点信息,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俄罗斯,这就是我眼中的海参崴。

年7月29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张秀芝

阅读在于养心悟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113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