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培星middot教育讲好家风故事

发布时间:2021/8/2 12:22:37   点击数:

苦难·英雄

王玳兮爸爸王旋

红色家风关键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家之气度底蕴,家之眼界格局,就像与血脉同生的精神脉络,代际相传,发扬光大。化钝为利,于苦难中攫取涅槃之力量,是父辈、祖辈言传身教的家风。如今,传承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里,为成长于盛世之中的孩子讲述苦难的意义,重走之路,有所悟有所为。

(一)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一个筒子楼里度过的,那里住满了全国各地五十年代为支援拖厂建设而从五湖四海定居洛阳的人,包括来自东北鞍钢的我的姥爷姥姥。

姥爷健在的时候,最喜欢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姥爷出身贫寒,年被日本奴役到鞍山钢铁厂做工,年参加革命,东北解放后在鞍钢工作,被选派到苏联学习炼钢技术,到阿尔巴尼亚支援建设。姥爷最喜欢的是那张在北京站前的照片。年,风华正茂的他从遥远的的辽宁鞍山,坐了一天火车来到伟大的北京,穿上在苏联定制的笔挺西装,在刚刚建成的北京站前拍下了那张帅气的照片,又坐了一天火车来到陌生的河南洛阳,成为了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作的几千个东北人之一,在洛阳奋斗、离休、带大了我、直到安息。

去外面的神秘世界感受老一辈人的坎坷,成为我儿时最大的夙愿。

DUWANJUANSHUXINGWANLILU

(二)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大渡河畔

年5月4日,王玳兮出生;5天后,我第一遍读完了《苦难辉煌》。当时我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姥爷这辈人的坎坷,决心将来一定让玳兮好好读读这本书。我们这代人没吃过苦,玳兮这代人就不知道什么是苦。不了解苦难,无从理解辉煌。

转眼间又十年过去,《苦难辉煌》被我读了无数遍,玳兮也成了培星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年,培星小学举办了读红书的活动,不假思索的找到了这本书的青少版,然后就有了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想法。所谓读万卷书,就是让玳兮把《苦难辉煌》的青少版读完,和她讨论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故事;所谓走万里路,就是带玳兮把革命的坎坷的路再走一遍,带她到现场去亲身感受。年度结束,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标出自己的足迹,在张张雪白的纸上写下画下自己的感受,交上这份红色的答卷。

DUWANJUANSHUXINGWANLILU

(三)

蜀道难

夹金山下

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只有两个从特别繁华都市出发,仅几个小时车程之后就可以到达的雪山群,一个是阿尔卑斯,一个是川西高原。疫情缓解后的的一个7月周末,两个人、一台车,从成都出发,我带玳兮走上了那条红军曾经走过的路。半天往返宝兴,去看看红军翻越过的夹金山;一天往返安顺场、泸定去看看红军强渡的大渡河、飞夺的泸定桥。车里的四川省交通图和手机里的高德地图给我带来奇特的灵感,但注视着地图上蜿蜒曲折的公路和绵延的雪山,我心里其实对于能否在一天半之内走完这条线路没有十足的把握。

终于,我们做到了,但作为司机的我心有余悸。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在路上飞奔了接近20个小时,从天黑跑到天黑。一路上印象最深的不是哪个纪念馆和雕塑,是被誉为“云端高速”的雅西高速上接踵而来的发卡弯,还有国道上随时可能出现的被落石砸出来的大坑。最难忘从安顺场渡口到泸定桥的多公里道路,适逢雨季,大渡河水位飞涨,河水贴着仅有两个车道的省道,我使出浑身解数,跑了足足四个半小时。空调吹得玳兮浑身发冷,我手上的汗却打湿了方向盘,屁股上的汗浸透了座椅。难以想象,85年前,在没有公路、没有照明的群山中,在敌军的阻截下,营养不良的红军将士,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全副武装从安顺场跑到泸定桥,并夺取了这一天险。这就是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除夕夜,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计划今年4月1日全线开工。川藏铁路是人类历史上最困难的铁路,铁路全长公里,桥隧长公里,桥隧比例高达94.8%,相当于修了一条从成都到拉萨的地铁。但是,恶劣的地质条件再也不能阻挡见山打洞、逢谷架桥基建狂魔。未来,从成都到拉萨,复兴号7个小时内就能到达。同样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当年,红军用钢铁般的意志征服雪山;今天,我们用碾压式的实力征服高原。从此,川西高原,天堑变通途。

WORLDBOOKANDCOPYRIGHTDAY

(四)

从《红岩》到《绣红旗》

红岩铸魂

重庆,是我年去过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一是因为岳父身体不适需要就医,二是因为培星小学的红色舞台剧活动。

舞台剧《绣红旗》的最初灵感,来自机场休息室的一本《红岩》。那时的我和玳兮,正在为选哪个舞台剧参加培星小学的演出发愁。那是年度第一次去重庆,计划一天办完的事半天就结束了,买的末班航班的特价机票又不能改签。国航休息室里的那本意外出现的《红岩》陪我度过了整个下午。许久没有读《红岩》了,从未觉得江姐和小萝卜头如此亲切。征得玳兮的同意,我们从《红岩》中找到了《绣红旗》,然后有了对山城的几次探访,我们亲身感受了这座山城的阴晴冷暖,走遍了这座山城的红色记忆。

记得带玳兮去渣滓洞监狱是一个雨天,参观完狱舍,她收起了手中的伞,傻傻地看着一旁系着红领巾的小萝卜头塑像,玳兮脖子上的红领巾和小萝卜头一样被雨水沁透。于是,培星小学五三班上演的舞台剧《绣红旗》第一幕中,便有了歌乐山烈士墓前雨中凝视的那对母子。

“读红书、演红剧”,不仅是让小朋友接受身临其境的教育,也是对家长们灵魂的一次深刻洗礼。

DUWANJUANSHUXINGWANLILU

(五)

弄堂与初心

庄严宣誓

探访一大纪念馆是个临时的决定,一个周六的晚上,从决定到订票只用了15分钟;一个普通的周日,只用了7个小时30分钟就完成了对上海的探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小小的一大纪念馆里,我们足足呆了3个小时。

上海是玳兮喜欢的城市,她喜欢南京路的繁华,喜欢外滩的亭台楼阁,喜欢迪士尼的欢笑,喜欢豫园的美食。然而,第一次参访的小小弄堂,却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用她的话说,一大会址吸引力超过她最喜欢的自然博物馆。

震撼的不止是她,还有我。中国革命的苦难,在这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大浪淘沙,13名代表人生道路不同。真金不怕火炼,一批批共产党前赴后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奋然前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把,给黑暗的中国大地带来了光芒,也为中国的近现代史谱写出新的灿烂篇章。

在党旗下,玳兮神情肃穆,我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若干年后,当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举起右手向党旗庄严宣誓的时候,不知还能否回忆起当年的初心。作为父亲,希望能用红色的洗礼,为玳兮这样“网生一代”的蜕变提供点催化剂。

DUWANJUANSHUXINGWANLILU

(六)

为了和平

年终岁尾,为了一场PET的考试,我们来到了南京。玳兮提出,想去大屠杀纪念馆看看。纪念馆里的场景,不想回忆也不忍回忆,只记得那天的玳兮手捧着一束洁白的鲜花,轻轻的告诉我:感谢英雄,和平真好。

感谢培星小学的活动,让玳兮了解了苦难,学会了感恩;感谢玳兮的坚持,在她心理播下了理想和信念的种子。“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这句话的理解会越来越深。

转眼间,我的姥爷已经作古整整20年,曾经年轻的我渐渐步入中年,10岁的玳兮已经亭亭玉立。也许几十年后的某天,玳兮会指着墙上那张老照片对她的孩子介绍,这是你姥爷的姥爷,一个奋斗了一生的平凡英雄;或翻出那本泛黄的《苦难辉煌》对她的孩子介绍,这是你姥爷年轻时陪我一起读过的书;或者在一张中国地图前对她的孩子指点,这是你姥爷年轻时陪我一起走过的路。然后玳兮的孩子看着老态龙钟的我一脸懵懂。

只是我相信,那时的玳兮一定深信并且想让她的孩子懂得:英雄从未走远,英雄就在身边。亦如今天的我。

DUWANJUANSHUXINGWANLIL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15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