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巴尔干世遗系列五阿尔巴尼亚的rdq

发布时间:2021/8/29 10:53:47   点击数:
白癜风黑色素种植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00114/7751296.html

巴尔干世界遗产系列之五

阿尔巴尼亚:吉诺卡斯特拉

朴素的白墙灰瓦,众多两层结构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开,这个保存完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石头城”吉诺卡斯特拉,也是阿尔巴尼亚前领导人霍查的故乡。

奥斯曼土耳其建筑的典型代表

一个炎热的午后,我来到阿尔巴尼亚南部的吉诺卡斯特(Gjirokastra),也是吉诺卡斯特拉州的首府。Drinos河谷边的这座古城始建于公元4世纪,比培拉特更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个人感觉,那里的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建筑更有味道,历史感也更强。

站在古城的制高点—吉诺卡斯特古堡,视野开阔,古城中心区的那片白墙青瓦十分显眼,原来当地居民用石块依山建起了房屋和街道,用岩石片取代瓦片铺设屋顶,灰色的石板屋顶参差交错,形成了当地民居建筑一大特色,这座城市因此得名“石头城”。

看着巨石砌成的城墙厚8米,坚不可摧。这座古堡据说是欧洲最早、最大的山地军事要塞之一。第一个防御工事建于公元前5世纪,12-13世纪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又修建了一个更大的堡垒。奥斯曼帝国时期,城堡不断扩大,直至现在的规模。这个巴尔干地区的第二大城堡,在索古国王、纳粹和共产党时代竟然被当作了监狱,一直到年才成为博物馆。

然而,城墙上,与古代大炮同时陈列的还有一架年的美国军事侦察机,感觉很奇怪。原来这架美国军用训练飞机遇到技术问题,被迫降落在地拉那附近,飞行员被遣返回美国,但飞机被定性为间谍飞机,作为冷战时期的战利品被带到城堡进行展示。博物馆中的“炮兵长廊”的各种大炮,都是二战期间从意大利人和德国人手中缴获的,甚至还有一辆小型意大利坦克。

我从古堡上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个冰激凌,实在是太热了。好在吉诺卡斯特拉小城还是有些遮荫避阳的地方,这里的建筑多为两层楼,低矮密集,都拥有相同数量的厢房,大多数为17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建造。吉诺卡斯特拉长期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完好保留下来的带有伊斯兰文化印记的历史建筑包括集市,一座18世纪的清真寺和同期的两座教堂。土耳其塔是小镇的标识,以内部丰富的装饰和精致的绘画图案著称。

吉诺卡斯特顺山势而建的石头房依次展开,我沿着斜坡向下走去,鹅卵石铺成的石头路两旁是整齐的房屋,如今几乎都用作了各种工艺品商店,咖啡馆和餐厅,楼上则改成了民宿,商业气氛很浓,游客扎堆儿。叉路口的这座“三角形”店铺是小城的标志性建筑。

阿尔巴尼亚,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三面被东正教国家包围,却是唯一以伊斯兰教为主体的欧洲国家。巴尔干半岛上的宗教构成只有伊利里亚人是个例外。年,奥斯曼人从西亚扩张到巴尔干半岛。东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巴尔干各民族的不团结,使奥斯曼人先后击败东罗马帝国和斯拉夫人,侵占大半个巴尔干半岛,包括整个伊利里亚地区。在奥斯曼统治下的五百年间,善战的伊利里亚人为自己赢得了“山鹰之子”的美名,并用这个名字来称呼本民族,在伊利里亚语里面,“山鹰之子”的读音正是阿尔巴尼亚。

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在巴尔干占领区强制推行伊斯兰教,但通过向异教徒征重税、禁止从事商业等方式,鼓励他们改信伊斯兰教。斯拉夫人和希腊人总体上保持住东正教信仰,大部分伊利里亚人则改信了伊斯兰教。到19世纪初,70%的阿尔巴尼亚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个时期的阿尔巴尼亚人不再孤独,是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最忠实的盟友。

培拉特和吉诺卡斯特见证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辉煌,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地区多样性的文化,还有今天几乎已经消失的生活方式…

阿兹猫Cecil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191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