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青年感悟文化的桥梁,友谊的纽带记

发布时间:2017/10/17 11:44:07   点击数:

年12月3日,新华广播电台日语广播从延安的窑洞发出了第一声呼号,揭开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历史篇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由此诞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Radio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CRI)以“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宗旨,每天使用65种语言全天候向世界传播,是全球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传播机构。

前阵子路过北京,便打算顺道去拜访CRI的几位老朋友,也想借此机会近距离接触一下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对外广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台址附近有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当我走到CRI正门口时便受到了阿尔巴尼亚语部的记者王娴雅和张卓老师的热情迎接。

穿过高大的门廊,我们来到了CRI主楼一层的主建筑中厅,这里集中展示了国际广播电台的音像制品和翻译成果。展示的各个语种版本的《每日汉语》系列教材,各类中外文对照的词典都是CRI各语种的采编播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的。此外,有CRI组织译配的各类中国影视作品也在这里进行了展示,例如斯瓦西里语版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缅甸语版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豪萨语版的《北京爱情故事》等。

随后在两位记者的带领下,我参观了国际广播电台台史陈列馆。成列馆展示了CRI开播70多年来发展的历史,让我感受到了CRI在传播中国文化、介绍世界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成列馆正中一个巨大的水晶地球仪中装满了全世界将近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的来信。每个广播语种部门还专门设立了展示柜,里面展示了各国听众寄送给国际台的各种礼物。礼物品种五花八门,让人感觉进入了一个大型的国际商品交易展会。这也正说明在CRI各语种采编播人员的共同努力下,CRI受到了世界各地听众的认可和支持。

参观完台史展,我便来到了CRI的俄罗斯-东欧广播中心。这里每天使用俄语,捷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等10多种语言向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广播。当我走进俄东中心的阿尔巴尼亚语广播部的办公室时,受到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和接待。我还走进阿语广播的专业录音间,体会到了当一回主播的感觉。当听到自己的声音从设备传出时,我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在阿语部,我了解到,今年是中国跟阿尔巴尼亚建立外交关系65周年。而CRI的阿语广播也正好开播45周年。阿语是一种使用人数较少的语言,只通行于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地区。阿语也是印欧语系中一种独立的语言,跟其他印欧语言无亲缘关系,语法和句法结构极为复杂。40多年来,阿语广播早已成为阿语地区听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互联网传播的大背景下,阿语广播早已开办了专门的网站,社交账户以及网络电台。去年,CRI在阿国首都地拉那开播了调频台。这是中国的广播节目首次在阿国落地播出。调频台每天播出10小时阿语节目,内容以专题和音乐类为主,覆盖人口逾百万,超过阿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除了落地调频广播,阿语部每天仍有正常播出的中、短波广播和在线网络广播节目。虽然每天有十几个小时的广播节目,整个阿语部的采编播人员才十几位,其中包括三位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外籍专家。为了办好对阿广播,通过电波架起中阿人民的友谊之桥,阿语部的采编播人员几乎每天都是在加班加点工作。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翻译最新的新闻稿件,外籍专家则会帮助校对修正译稿。同时,外籍专家也会直接参与节目的播音工作,这使得对象国听众在收听节目时更具有亲切感。当我看到墙上挂着写有“巾帼文明岗”字样的牌子时,我再次被这里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气氛所感动。参观和拜访的时间虽然短暂,印象却极为深刻。我希望把在CRI体会到的工作干劲带回自己日常的检验检疫工作中,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口岸“蓝盾卫士”。

(外高桥局团总支翁善钢)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136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