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诺贝尔文学奖即将公布,除了村上春树,还有

发布时间:2017/11/26 17:23:50   点击数:

这几天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季,将于13日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我们操心最多的一个奖项。

这里有一份热门候选人名单。首先,这不是提名名单:因为诺奖提名名单有“50年不公开”的规定,委员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的名单都不对外公开,而这份名单来自Ladbrokes博彩网站。这份名单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要知道每年诺奖揭晓前,博彩行业都会开出盘口,在网站上列出诺奖的热门人选。

纵览今年的这份名单,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村上·陪跑与长跑爱好者·春树先生,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诗人阿多尼斯等好多熟悉的面孔都再次出现。

每一年诺将获得者的作品,都是我们年度读书的重要参考。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份名单上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村上春树(日本)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年销售总量万,引起“村上现象”。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村上老师,不知道今年是否依然是重在参与。

▍代表作品

书名:《挪威的森林》

版别:上海译文出版社

渡边的初恋人直子是他高中好朋友木月的女友。木月自杀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关系,直子却在第二天失踪。几个月后渡边在一家精神疗养院找到了直子,分手前表示会一直等她。返校不久,渡边偶遇了青春活泼的绿子。他开始在柔情的直子与热情的绿子中徘徊。不久直子自杀,失魂魄地的渡边终在直子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书名:《海边的卡夫卡》

版别:上海译文出版社

小说共分49章,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佐伯是将这两个故事联结为一体的结合点,而弑父的预言似乎最终也未能避免,因为狂人焦尼·沃卡居然是卡夫卡生父乔装改扮的,真正的凶手也并非中田……

阿多尼斯(叙利亚)

阿多尼斯,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阿斯巴(????????????????),叙利亚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叙利亚拉塔基亚一个阿拉维派家庭,很小就开始创作诗歌。迄今共发表《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这是我的名字》等22部诗集,并著有文化、文学论著近20种及部分译著。年,在法兰克福获颁歌德奖。

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比尔,这个名字大概没多少人知道,但说起他的笔名阿多尼斯,也许不少热爱文学的人会双眼放光。如今的叙利亚战火连天,大概很少有普通百姓会关心这位叙利亚诗人是否能够在诺奖评选中折桂。

▍代表作品

书名:《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版别:译林出版社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是阿多尼斯作品的首个中译版,经阿多尼斯亲笔授权,收录了诗人从上世纪50年代“最初的诗”到年的最新作品,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他的诗歌,是了解阿拉伯社会现状的一个窗口。他为祖国蒙受的苦难而伤怀,为自身不被祖国所容而喟叹,为整个阿拉伯民族的落伍而悲愤。他的诗作向弥漫于阿拉伯社会的神本主义挑战,却也呈现出浓厚的“剥离了神灵的神秘主义”色彩。

菲利普·罗斯(美国)

菲利普·罗斯,美国作家。出生于美国新译西州纽瓦克市。年,他到普林斯顿大学做住校作家。同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随波逐流》(LettingGo,)。罗斯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获得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小说奖、普利策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已经83岁的罗斯写了一辈子,祝愿他能获奖!

▍代表作品

书名:《鬼作家》

版别: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一位中年作家回忆自己年轻时代的故事。当时二十三岁的主人公内森·祖克曼已经出版了一批短篇小说,并且收到了自己最崇拜的作家E.I.洛诺夫的邀请,前往对方位于伯克希尔山的家中做客。在那里,内森见到了洛诺夫夫妇与他们收养的一个女学生艾米·贝莱特,他当即被艾米独特的魅力所倾倒。但让内森意想不到的是,在与自己的偶像相处的过程中,对方的妻子霍普突然失控。而在之后的留宿中,内森发现了洛诺夫与艾米的不伦恋情,更震惊于艾米作为《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原作者的离奇经历。

与此同时,关于内森的过去亦由他自己的回忆缓缓展开,关于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因写作犹太家族亲人的小说而与家人闹不和的经过等等故事。

恩古吉·瓦·提安哥(肯尼亚)

恩古吉·瓦·提安哥,年生于东非肯尼亚卡米里苏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地理上属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称为“白色高地”的行政区域。年恩古吉在“非洲英语作家研讨会”上遇见了著名非洲作家索因卡和阿契贝,这次重要的会面使他决心走上“终身非洲作家”的道路。年,他因抗议当局对英语的强制性教育而被政府逮捕,拘禁超过一年。最近十几年因健康和政治原因旅居美国。

呼声最高的诺奖候选人。

▍代表作品

书名:《大河两岸》

版别;上海文艺出版社

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围绕是否继续给少女施行割礼,恪守传统和皈依了上帝的两个吉库尤村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大河两岸基本的社会力量一个是卡波尼领导的传统派,另一个是以约苏亚为首的白人派,两派的形成和斗争都是由白人入主非洲造成的。主人公瓦伊亚吉是两种传统的产物,他在两种势力之间徘徊:一方面努力维护民族传统,另一方面又追求西方式的自由恋爱。最终陷入了与两方面的冲突、堕入绝境。

伊斯梅尔·卡达莱(阿尔巴尼亚)

伊斯梅尔·卡达莱,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曾先后在地拉那大学和高尔基世界文学学院学习深造。年,他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年,他发表了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其后陆续出版《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等长篇小说,迄今作品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出版。年10月,因为阿尔巴尼亚政局激烈动荡,卡达莱不得不寻求法国政府的政治庇护,移居巴黎。不过,卡达莱并没有中断自己与阿尔巴尼亚的联系。

▍代表作品

书名:《亡军的将领》

版别:重庆出版集团

一位意大利将军奉命在战后来到阿尔巴尼亚,收集当年战死在此的意大利将士遗骨,其中种种艰辛几乎令他精神失常。荒诞而幽默的讲述中,侵略者对战争的反思,战死者对和平的渴望,幸存者终生难释的苦痛,全都跃然纸上。

哈维尔·马里亚斯(西班牙)

哈维尔·马里亚斯,西班牙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年生于马德里。他的父亲胡里安?马里亚斯是西班牙著名哲学家,因为反对佛朗哥政权而被监禁。年至年,哈维尔在牛津大学教授西班牙文学和翻译理论。年发表的小说《如此苍白的心》为他带来巨大的声誉,该小说英译本获得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近年来马里亚斯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代表作品

书名:《如此苍白的心》

版别:上海文艺出版社

原本对父亲的婚姻生活所知甚少的胡安,在自己结婚之后,渐渐对家族过去的历史产生兴趣。一直以来,他只知道父亲兰斯在与自己的母亲结婚前,曾经跟胡安母亲的姐姐特雷莎结婚,而后者开枪自杀了,原因不明。带着好奇与怀疑,胡安和妻子路易莎决定向父亲展开调查。通过大段的内心独白,对人性的窥探和分析,秘密被一层层揭开,一场关于情爱与背叛的往事也逐渐浮出水面。而慢慢适应婚姻、在蜜月及之后的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胡安也体会到了父亲对婚姻的感悟。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年出生于纽约州的工人家庭。欧茨的创作力极为旺盛,自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北门畔》问世以来,迄今她已出版一百余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集、剧本和文学评论等。《漆黑的水》(BlackWater,)等三部作品曾获普利策提名。她被认为是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也是多届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似乎在近年来提及诺贝尔文学奖时总有人会把她放在热门之中。

▍代表作品

书名:《玉米少女:欧茨梦魇故事集》

版别:译林出版社

《玉米少女:欧茨梦魇故事集》收录欧茨写于年到年的七则可怖故事。玉米发色的少女从单身母亲家中失踪,她的蝴蝶发卡在孤僻男老师的车位附近被发现,而古怪的女孩又送来白色花束。双胞胎兄弟自母腹开始,彼此竞争嫉恨、欺凌直至共同毁灭,化为一座难分你我的“化石像”。整形医生卢卡斯为挽救诊所的经济状况,一再突破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今天最后一位顾客的请求是:为她切一个“脑袋上的洞”……欧茨以敏锐的洞察描写平常人难以遏制的欲望、贪婪、嫉妒、脆弱、恐惧、展现暗藏于生活面目之下的七个人性梦魇。

乔恩·弗斯(挪威)

挪威小说家、剧作家。他生于挪威海于格松。处女作是年的长篇小说《红,黑》。年出版了首部戏剧《不离不弃》。他创作了包括长篇、短片小说、儿童文学、散文和戏剧在内的大量作品,作品被翻译为超过40种语言。年弗斯获法国国家功勋奖章。年获国际易卜生奖。

▍代表作品

《夜之歌》

故事讲述了一对年轻的夫妇,刚刚拥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丈夫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但他的作品却不断遭到出版社的拒绝。妻子对于生活的现状也越来越厌倦。该剧于年在Stavanger的罗加兰剧场首次与观众见面。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匈牙利)

年1月5日,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生于匈牙利久洛。年发表处女作《撒旦的探戈》,为他带来巨大的声誉,年与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合作改编成7小时的史诗电影《撒旦探戈》,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曾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和科苏特奖,主要作品有《战争与战争》、《反抗的忧郁》等。

▍代表作品

《撒旦的探戈》

故事始于传闻已死的骗子重临村子,他要骗走农场收入,却给村民认定是大救星。接着上演一个悲剧,然后是一个讽刺故事。十二章的结构,启发自六步踏前、六步退后的探戈舞,不同视角有时重複同一剧情。农场最终的命运暗喻九十年代初共产主义的破产,同时也是人类共同命运的观照。

彼得·汉德克(奥德利)

彼得·汉德克,奥地利先锋剧作家。生于纳粹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格里芬,年入格拉茨大学学法律,并参加了青年作家团体“格拉茨人社”。他于年创作的剧作《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年他因在戏剧的突出成就,获得德语文坛最高荣誉——毕希纳奖,当时年仅31岁。观众熟知的电影《柏林苍穹下》也由他编剧。

▍代表作品

书名:《骂观众》

版别: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两个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卡斯帕》表现的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人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

——————END——————

赞赏

长按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那些
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1409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