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李大伟吴雁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作者介绍:李大伟,广西民族博物馆副研究员;吴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员。
越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部,濒临泰国湾、北部湾和南海,与中国、老挝和柬埔寨接壤,国土形状呈S形,南北距离长达公里,东西最狭窄处只有50公里宽。南北狭长的国土特点,使得越南南北方存在较大文化差异。越南和中国相邻,特别是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和华南地区基本相似,在无国界的史前,两个区域的古人类应该存在较为密切的交流,对这两个区域文化渊源关系研究是当前东南亚考古的热点之一,另外,鉴于两个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似性,通过深入了解越南地区的文化对理解我国南方的历史脉络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我们通过对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当前的常设展览、相关的考古背景和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以其对国内同时期的展览有启示作用。
一、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前身-法国远东学院路易斯·菲诺博物馆
越南独立之前的主要考古工作是由法国人开展的,始于19世纪末期。越南学者普遍认为本国的考古工作以法国在越南建立考古机构——印度支那考古所(MissionArchéologiqued’Indochine)为开始标志。印度支那考古所成立于年12月15日,两年之后,也就是年,该机构改名为法国远东学院(écolefran?aised’Extrême-Orient)。
法国远东学院的工作涉及考古、历史、宗教、语言、艺术等各个领域,它在越南境内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和研究工作,对越南历史的研究有非常重要意义。法国远东学院在河内建立路易斯·菲诺博物馆MuseumLouisFinot(菲诺是法国印度学家、印度支那考古学家),该博物馆位于河内,始建于年,年完工,它是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中式和法式结合的建筑风格就是在当时奠定的[1]。年,越南政府正式接管了这座博物馆,并开始收集与国家历史相关的藏品,将原东方艺术的展示更换为国家历史的展示。年9月3日,越南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法国远东学院在越南境内开展了较多活动,对越南历史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目前展出的两大文化重点,和平文化和东山文化,也是博物馆展览重点想突出的国家特色和民族记忆。目前,该馆重点展示在东南亚史前考古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和平文化和东山文化。
越南国家博物馆建筑
二、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展陈介绍
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10万件,其中包括许多珍贵文物,如和平文化和东山文物的遗物、釉面陶器、占婆石雕、阮氏王朝青铜器等。展厅面积多平方米,分为两个展馆,展出文物近件,展览时代跨度为距今30多万年前至距今4千多年,展陈设计主要是以时间为主线,实物展出为主,辅以现代多样化的科技展示手段,配备精确的科学测年、研究数据,向观众有理有据地展示了国家历史的演变。除了常设展览,还定期举办临时专题展览。该馆的主要陈列按内容可分为4个主题,分述如下:
1.史前考古(距今30多万年前至距今4千多年)
越南史前考古成果丰硕,从最早的度山文化(该遗址出土阿什利手斧,年代距今约40万年),到旧石器晚期的山韦文化、谷安文化;再到和平文化、北山文化等。史前考古展陈的主要是越南史前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工具,尤其重点展出越南史前考古中最引以为傲的和平文化(HoabinhianCulture)时期的遗物。和平文化是目前东南亚史前考古研究最为广泛、深入但争论也较多的考古学文化。早在年,法国女考古学家科拉妮(MadeleineColani)在越南北部和平省开展考古调查时发现了20多个史前文化遗址,并发掘了其中9处,随后,她又到和平省临近的清化、宁平等省进行调查和发掘,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总结出这些遗址遗物的共同特征,认为它们的考古学特征都是浅洞和岩棚遗址,属于一种打制石器工业文化。年1月,科拉妮在越南河内召开的第一次远东史前史学家大会上,正式提出和平文化这一名称。同时,科拉妮总结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以砾石为毛坯,单面加工,代表性器物有苏门答腊石器、短斧、杏仁型石器,并有相当数量的骨器[2]。越南学者及部分欧美学者认为,中国华南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的遗址应该归入“和平文化”范畴,如白莲洞遗址、甑皮岩遗址,但是中国学者似乎不是特别认可。
史前考古展厅一角
2.早期国家的形成(从东山文化到陈朝)
该展陈主要展示越南国家形成时期的各种文物,包括东山文化时期、雄王时期、越南北属时期、胡朝、黎朝等。其中展示文物最多,文物也最精美的是东山文化。
“东山文化”是越南青铜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年在清化省(ThanhHoaprovince)东山村的一位村民在本村后面的马江河畔钓鱼时,拾得一批因暴雨冲刷而裸露地面的铜器,之后他将这批铜器卖给了在清化省做税务官的法国人巴诺(Pajot)。同年,在法国远东学院的委托下,巴诺正式对这片区域进行了发掘。从年至年,巴诺在东山共发掘出土件青铜器,以及部分石器、陶器、铁器和几具仰卧的人骨。年,法国远东学院学者戈鹭波(Goloubew)在《北圻和北中圻的铜器时代》一文中公布了这批发掘材料,便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1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