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中东欧研究的历史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孔寒
中东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区域。从古到今,各大国势力都把中东欧地区当成称霸欧洲和称霸世界的重点或起点,但在划定势力范围和构建国际关系体系时,又极少考虑中东欧的民族或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多半将它们当成大国之间讨价还价的筹码和控制的对象。所以,这个地区发展的脉搏是随大国关系走向而跳动,经历了从欧洲到东欧再到“返回欧洲”的曲折过程。相应地,中东欧研究受政治、意识形态和情感影响比较大,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中东欧研究状况的具体演变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韦冲霄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孔寒冰教授。孔寒冰教授长期从事中东欧地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相关的重点研究项目,对中东欧地区的国家进行过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学术考察,著有《东欧史》等。
一、中东欧的区域历史演变和特征
→韦冲霄(以下简称韦):孔教授您好,国际政治中的区域基本上是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如东南亚、南亚、中东、中亚、亚太等,但是,中东欧好像并不是这样。
孔寒冰(以下简称孔):中东欧一是个内涵复杂、内容常变、内聚性很弱的地缘政治区域。现在中国流行的中东欧,至少可以作三种解读:第一,从地理方位上解读。中东欧应当包括欧洲中部的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欧洲东部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摩尔多瓦。但是,由这15国组成的中东欧区域,无论是在国际政治实践中还是在中外学术研究中从来都不曾有过。第二,从地缘政治上解读。中东欧包括现在中欧东部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东南欧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13个国家。它们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缘政治上的东欧演变而来。根据雅尔塔协议,欧洲分为东西两部分。中欧东部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东南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年诞生的民主德国划归苏联势力范围。冷战开始后,在苏联的干预下,这些国家中断了社会发展的西欧模式(欧洲模式),即政党政治、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转向东欧模式(苏联模式),即共产党一党执政,计划经济和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东欧地区。在冷战期间,东欧国家与苏联紧紧地绑在一起,苏联东欧(苏东)成了通用的地缘政治区域词汇。经过40多年的发展,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发生社会剧变,在很短的时间里中断了苏联模式,重新返回到欧洲模式。没了苏联模式,自然也就没有地缘政治上的东欧了,取而代之的有多种称谓,其中被广泛接受的就是中东欧。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德国与原属西欧阵营的联邦德国合并,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陆续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塞尔维亚和黑山,加上国家结构没有变化的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中东欧共有13个国家。但是,中东欧仍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因为这13国家分别位于中欧的东部和东南欧,而没有欧洲东部的国家。第三,从“16+1合作”角度解读。中东欧除了前述13国之外,又加上了从苏联分离出来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变成了16国。年后,在中国学术界、各种媒体和国家对外交往中广泛使用的就是这种由16国构建而成的中东欧。实际上,它依旧没有包括所有的中欧国家和东欧国家,依旧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
→韦:如果概括一下,作为地缘政治区域的中东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孔:内涵复杂、内容常变、内聚性弱是中东欧的根本特征。其他国际政治研究中的区域都有很强的内聚性,也就是那里的民族、国家有一定甚至较强的区域认同感。但是,中东欧相反,这里的民族、国家对把它们描述在一起的“中东欧”的认同度很低,在实践上也缺乏有机的整体联系。比如,由16国组成的中东欧在地理位置上包括三个次区域,东欧的波罗的海三国,中欧四国,东南欧九国。波罗的海三国是从苏联分离出来的,长期以来是抱团生存,除立陶宛曾经在历史上与波兰有过联合之外,与东欧演变而来的13国没有任何联系。中欧四国关系比较融洽,联系比较密切。早在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就建立了维谢格拉德三国集团,捷克斯洛伐克分家后成了四国集团。然而,东南欧就比较麻烦,多数国家是在南联邦分离的血雨腥风中独立的,民族、宗教和国家关系异常复杂,发展差异性最大,彼此之间少有认同。
二、国外对冷战时期东欧的学术研究
→韦:与中东欧的区域历史演变相适应,学术界对其研究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吧?
孔:中东欧的民族国家出现的时间都比较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是在年,阿尔巴尼亚是在年,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是在年,民主德国是在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社会发展方面,它们属于欧洲的组成部分,学术界并没有给予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1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