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献礼建党百年重走红色足迹bull
NEWS
重走红色足迹?践行时代使命
成员:蔡皓卿、彭金旖、姚嘉乐、张东明
指导老师:陈晓宇
古人曾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尽管就目前而言,中国的抗疫斗争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我们仍然应该具备忧患意识,以史为鉴。恰逢寒假,重走红色足迹,感受红色精神,践行时代使命。信仰,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号召全体党员“坚守崇高信仰”,信仰的追求和传承是国家进步的一大精神推动力。作为青年党员,我们深知坚定信仰、感受红色精神、践行使命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的重要性。
平山县西柏坡村内张灯结彩,充满了过年的味道。72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这个小山村出发,迈开“进京赶考”的步伐,新中国从这里走来。72年砥砺奋进,神州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小山村也迎来沧桑巨变。在西柏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世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今天,我们选择从这里出发,重走时代青年党员的实践之路。
01
NEWS
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视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他叮嘱平山干部群众“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大家把乡亲们更好团结凝聚起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牢记嘱托,接续“赶考”。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拔穷根、开拓创新谋发展,用苦干实干的行动,为伟大精神写下生动鲜活的注脚。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深情回望:西柏坡人告别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依托红色旅游,人均年收入已过万元;破旧泥泞的村庄换了新颜,变成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如今的西柏坡,幸福满满、生机勃勃。
今年习总书记给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提到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年,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工作者在北庄村创作了歌剧和同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并在北庄村进行了首演。北庄村,距离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直线距离仅1公里的小村庄,因为耕地少、底子薄,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人。“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那天上午,西柏坡镇北庄村村民们一边哼着欢快的歌曲,一边贴窗花,准备春节的到来。越过越红火的日子,让村民们对过年有了更足的底气,同时也更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的真正意义。在这几年中央派来的驻村干部和镇村干部的团结努力下,与村民们携手合作,精准扶贫,摘掉了多年的“贫困帽”。之后,从村里的宣传栏中了解到,明年西柏坡镇准备启动西柏坡村红色旅游提升项目,按照突出旧风貌、还原老场景、展现新环境、打造新民宿的思路,对西柏坡村的房屋统一打造,并结合红色体验项目发展研学旅游,带动更多周边群众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实现增收致富。
之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在这里,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学习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寻觅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了解了中国革命三大战役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接受红色教育。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里,展现给我们的是院落中的石碾、斑驳的木椅,简朴的农家院,展示了开国领袖的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年的民谣,从我们小的时候老人就唱给我们听。在这里,毛主席所做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平列”的六条规定高高悬挂,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也涵盖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时代要求。这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历史的今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审视自己,我们最主要的要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用西柏坡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02
NEWS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沙家浜。“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是京剧《沙家浜·智斗》中的经典唱段,洒落生动,脍炙人口。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也让我的家乡——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这个小镇,盛名在外。
在周三,我们赴沙家浜风景区、常熟市烈士陵园等革命旧址,感悟历史,学习红色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事业的灵魂,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成果的根本保障。到烈士陵园、纪念馆、革命遗址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红色经典中去,认真参观历史文物和文献典籍,根据讲解员的引导将自己代入到那个时代,感受人民的分量和党的意志,便成为了这次党日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的不二选择。
2月10日,我们首先来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念馆,采取纪念馆现场参观、实地情景体验和交流讨论等方式,将在大学思政课堂中所学的革命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将革命历史故事与实地情景体验相结合,也将专题教学与交流讨论相结合。“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纪念和弘扬沙家浜军民光荣传统而建立的教育展览馆,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我军曾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血战沙家浜、夜袭浒墅关、奇袭虹桥飞机场等历史事件至今仍广为传颂。革命历史纪念馆再现了当年沙家浜抗日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迹。……”聆听着馆中广播,行走在庄严的群像之间,踱步在厅堂楼阁之中,在无形中便受到一种精神使命的指引和熏陶,带领着我们前行。
随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常熟市革命烈士陵园,一一探访革命先烈墓园,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凛冬刚过,二月初的虞山依旧满山遍布浓绿的翠柏苍松。在这翠柏苍松间静静长眠的是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牺牲的位先烈。一进入陵园,庄严肃穆,与我们同时进入的还有一对母子,我们四人不约而同地面朝烈士墓,默哀悼念,鞠躬致意。在烈士墓前,在入党之日那段“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又在耳畔回响,在陵园的青松翠柏之间回荡。这一年,在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前,我们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再度表达了共产党员践行使命担当的决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当下已成为众多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指引。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回忆起革命前辈的谆谆教导,感受到了复兴之路的曲折难行,也理解到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回顾过往,我们深深地为革命烈士的事迹所折服,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唯有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斗志昂扬地燃起奋斗的热情,才能无愧于先烈们的付出。
03
NEWS
为了挖掘身边的红色故事,铭记缅怀革命先烈,第三站,我们重走了海门烈士陵园,深入了解家乡的红色背景,英烈们的红色事迹,以此来学习、强化心中的红色基因,思考新时代的红色精神。
海门烈士陵园始建于年,内含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陆飞鹫烈士殉难处,首任县委书记沈惠农雕像,海门厅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我主要在展览馆中阅读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品味他们的红色精神,深入的去了解他们那种敢于奉献的决心,不畏艰难的勇气,钢铁般的意志,和纯粹的赤子之心。
陆飞鹫烈士为海门常乐镇人,中共党员,曾组织抗日游击队。陆飞鹫在搭连镇西北沈家宅召开区乡行政会议时,由于坐探告密,被敌人包围,突围已来不及了,陆飞鹫被敌人抓住,押送到海门茅镇据点,关押在日军警备队的地牢里。由于陆飞鹫经常与日伪人员打交道,敌人认识他,并了解他已担任汇通区区长。敌人对他软硬兼施,想从他身上打开缺口,了解我党我军的情报。陆飞鹫受尽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党的秘密。年4月26日深夜,被杀害于茅镇东郊狮山脚下,尸体被埋在狮山后边。陆飞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6岁。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历史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他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而在烈士陵园幽然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青葱碧绿之中,又有一座白色人物雕像立于其中,雕像人物面容沉静,坚毅的目光中透着生气。他就是中共海门县委首任书记沈惠农。年,沈惠农在领导农民群众冲破恶霸地主等反动势力时,被互相勾结的地主豪绅和军阀官僚杀害于海门镇江海路北侧,年仅20岁。遥望人物雕像旁悠闲的晨练者或者观光者,他们脸上洋溢着安然、幸福的表情,小家和睦,大国安康,正是烈士们所不懈奋斗,所殷切期望的,以自我牺牲换来的和平愿景。
想到如今,二零二零的肆虐疫情下,我们仍然有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冲锋在前,负重前行的人。他们之中有年过古稀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有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有守护平安的公安民警,更有无数日夜奔波于乡村一线的基层干部,职业不一却信仰相通,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在战“疫”中战斗,冲锋,新时代下靠他们建造起新的城墙,新的堡垒,守护广大人民群众。
那么新时代下的我们,尚未踏上社会的青年党员,尚未承担着明确的社会职责,能做什么呢?从身边做起,身为党员的我们,理应为疫情防控做出了一些努力和贡献,疫情期间帮助及时通知和组织外地返乡人群做好核酸检测和隔离工作,对春节期间农村地区婚丧及聚餐活动的规模进行控制和劝阻,以及新冠疫苗接种报名等工作。这次社会实践,包括在寒假里的学习和工作着实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之前未曾深刻明白的道理,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当今党员的努力维持着我们的安定,今日的生活来之不易,因此我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在学习中勤勉上进,在工作中关心同伴,积极进取,在生活中体贴他人,勇为人先。即将踏入社会,就尽可能在力所能及处付出自己的心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本职,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04
NEWS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大别山,来到此次实践最后一个目的地。河南省新县,地处鄂豫皖三省六县之交,是一个位于大别山脚下的小县城,虽然在地图上很不起眼,但是它在我国革命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这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根据地和武装力量,创造了数不清的英雄战绩,并留下了让人难忘的红歌与红色事迹。共和国将军许世友也出生于此,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将军县”。除许将军外,这里还有这数不胜数的革命英烈,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为人称道的神话。新县自带红色气息,处处镌刻着红色印记,革命先辈们的足迹遍布新县的各个角落。
年1月,吴焕先(新县箭厂河乡人)等在黄安县紫云区箭厂河(今属新县箭厂河乡)创建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三堂革命红学,这支武装成为黄麻起义中的攻坚力量,新县由此成为鄂豫皖边区党领导的最早的武装起义——黄麻起义的发祥地;年6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在光山县柴山保(今属新县陈店乡)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新县成为大别山脉工农武装割据的最早区域。同年7月,在柴山保尹家嘴组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支红军队伍、红四方面军最早的一支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新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川陕后,吴焕先、高敬亭(新县新集镇人)、刘名榜(新县郭家河乡人)先后重建和领导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大别山红色游击队,继续坚持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新县成为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区域;另外在新县先后诞生和养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中华苏维埃区域第一届运动会在这里成功举办,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红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在新县诞生。
怀着对英雄的敬意和崇拜,同时也想再次温习革命英雄历史,稳固自己的政治观念,我们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它与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隔路相望。
习总书记的话语“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被镌刻在广场正前方的华壁上,旁边还镌刻有一面面的红旗,展现出随风飘扬的绚丽姿态,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对红色历史的珍视以及对革命英雄的尊重。这里一般是举行大型活动祭奠英烈,告慰先人的场所。广场旁边还镌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先烈看到这幅场景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因为我们从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观,而且这个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传播在中国的每个角落,这是我们应有的自豪。从广场侧边的楼梯上去,便看到了博物馆的珍贵馆藏——作战坦克、“列宁”号飞机,以及各种炮车。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藏品丰富多样,总数为件(年),主要是革命文物,主要种类有军事用品,如“列宁号”飞机,还有苏区党政机关的报告、法令等文献资料,其中壁书《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为革命文物一级品;另外还有革命烈士遗物、历史照片和各级苏维埃印章、钱币、收税凭单等其他文物。各式坦克、飞机和火炮分列在英烈广场的一侧,似乎也是在守卫着逝者,守卫着如今的幸福生活。设备上锈迹斑斑,甚至一些弹孔清晰可见,看着一辆辆炮车,我们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先辈们顽强奋斗的画面,依靠着这些相对落后的设备,硬生生打出了红军的军威和实力,让人拍手叫绝,但这其中的艰辛和牺牲,恐怕只有革命先烈们自己才能真正懂得。
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是“飘”雕塑,位于广场旁边的小山上,通往“飘”的步道两旁规则地分布着红色镂空雕像,雕像整体呈火焰形状,内部镂空呈现出一幅幅画面,其中每一幅画面都是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画面中有一幅描绘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年3月,刘伯承邓小平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带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挥师南下,跨陇海线、涉黄泛区、强渡沙河,汝河,淮河,全力挺进大别山,建立了中原解放区,揭开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为全国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牺牲也是无法估计的。先辈们一个个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就是为了我们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应当时刻铭记历史的艰辛与不易。步道到顶,一尊高大的雕像落入眼帘,一面面红旗镌刻其上,迎风飘扬,成就了一幅靓丽的风景线。雕塑“飘”高21米,整体形象似一根火炬,周边八面红旗拥簇,迎风猎猎,象征着在这里相继诞生的八支红军部队。寓意自年新县第一支党小组成立到年解放,一心现为首府的鄂豫皖苏区,为了革命胜利和全国解放,英勇斗争,艰苦奋斗。在这21年之间,红旗从未倒过,13万英烈为国捐躯,革命红旗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革命意志在大别上下代代相传,从未断息。
从“飘”雕塑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新县城,青山红城尽收眼底。烈士陵园就位于雕塑对岸,无数英烈就躺在对面的青山中,默默地注视着外界的发展与变化。他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铸就了如今的繁荣盛世,这盛世也应当如同他们所愿,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担负起历史责任,时刻铭记先辈的历史,树立远大理想,做好盛世的捍卫者。
尘封往事随风而散,仁人志士已成千古。红色电影中常常用作总结的一句话说:“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奋发图强的建设时期,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无不以自己的方式在坚守着初心,践行着使命。”烈士陵园内长眠着各个革命时期的英雄,革命烈士纪念馆里保存着各个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他们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有了无数忠魂的舍生忘死,才有了国家崛起的民族荣耀,才有了美丽常熟的时代风貌。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任重而道远。传承红色基因,秉承革命精神,学习烈士们矢志报国的理念信念,学习烈士们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烈士们勇于担当的崇高情怀,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干事创业的时代浪潮中,投身到“三增三进”的广阔天地中——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更应成为一名不忘初心的青年大学生、一名牢记使命的青年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NEWS
来源: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新媒体中心
编辑:钟晴筠
审核:陈晓宇李梦源李嘉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