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56半的身AK的心,详解中国63式76

发布时间:2021/8/4 14:02:36   点击数:

中国63式自动步枪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开始对新中国进行援助计划,在援助计划中包括大量的轻武器军事援助,在苏联的军事援助中,新中国开始进行本土生产苏联提供设计图纸和技术支持的武器,例如仿制PPSh41冲锋枪研制的50式冲锋枪、仿制AK-47生产的56式步枪和仿制SKS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等等,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与新中国的关系出现分裂,此时新中国虽然大多数武器都是苏联援助而来,但是也意识到这些武器存在性能不足,整体的综合水平无法赶上军队发展的情况,因此在年开始研制一款新型武器用于取缔仿制SKS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这款新研制的步枪就是中国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视频详解

56半的身AK的心

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发展于56式半自动步枪,当时在使用56半自动步枪和56式自动步枪的时候发现,56式半自动步枪虽然相对于同期配备的其他步枪而言具有精度高和射程远的优势,但是本身的容弹量过低,装弹方式还是非常原始的弹夹压弹的方式,所以在火力持续性和操作上存在不少缺陷。

同期的56式自动步枪虽然在火力持续性和射速上非常出色,但是也存在连发精度低、无法满足当时普遍的拼刺刀结构需求。因此在年末期,总参谋部军械部批准新型通用自动步枪项目,这个项目的设计思路是在保持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满足拼刺刀尺寸结构的基础上,将56式自动步枪的连发性能、可靠性和快速更换弹匣的能力融入其中,也就是当时中国战术需求的步冲合一理念。

但是当时的中国兵器工业水平还是处于早期仿造水平,缺乏独立设计自动步枪的经验以及技术方面的基础,可以说在论证、研制和生产阶段都非常的不规范化,为了实现这个项目,当时的解决方式是采用院校、部队、工厂的技术人员结合在一起,边组织研究边筹划试制的方案。

当时的研制人员大多是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他们热情高、干劲大,即是学生又是老师,一边干一边学,这个方案叫做三结合走群众路线,虽然在年顺利完成了设计定型,但是整个量产环境下属于大炼钢,各种材料参差不齐的年代,工艺不成熟为后来的各种缺陷埋下了伏笔。因为该枪在年完成的设计定型,因此其名称被称为63式7.62mm自动步枪,63式7.62mm自动步枪在年才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武器服役,因此在国际上这款步枪也被国外称为68式。当时服役的63式7.62mm自动步枪整体设计保留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将56式自动步枪的优势加入其中,整枪长度为mm、刺刀打开之后长度为mm、枪管长度为mm、含弹匣空重为3.87千克,无论在尺寸和重量上,63式自动步枪都显得非常笨重,对于二战之后的枪械设计主流来说,显得有点臃肿过时了。

在枪管结构设计上,枪管采用的是1跟标准膛线缠距为1:9.45的4条右旋膛线设计,在枪口部位没有设计枪口装置,枪管通过一个M25×1.5螺纹与机匣联接,在连接处上方是一个导气系统和导气量调节装置。

这个装置由调节塞、固定销、导气箍和识别孔组成,63式7.62mm自动步枪的导气系统是全新的结构设计。

导气箍是个活塞筒,活塞、调节塞从前方装入再锁住,不过这种方式的密封会存在问题,在发射的时候高温气体和可燃残渣会从导气箍和活塞、调节塞之间的缝隙向后喷出,后来通过在活塞外安装套筒来解决这个问题。

气体调节可以选择两种模式,平时使用直径2.5厘米的上小气孔导气,能保证枪机自动运作的时候平稳可靠,保证射击的精度,而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改成直接3.8厘米的大大气孔导气,能让枪机获得更大的导气量,从而保证该枪在风沙、严寒、泅渡江河等特殊条件下都能进行可靠射击。

枪管的前端设计有一个跟56式自动步枪一样的准星,准星采用金属圈包裹,在准星的下方是一个枪管下方固定式的通条。

通条可以在保养的时候拆下来用于擦拭枪膛、活塞筒等火药气体熏染的部位,当然出现不退壳故障时也可用其顶出弹膛内的弹壳。

往后是63式7.62mm自动步枪的刺刀座,刺刀座与刺刀是固定折叠安装的,跟56式半自动步枪是一样的安装使用结构,刺刀采用的是三棱尖头式刺刀,该刺刀刃长mm,刀尖尖锐,相对于之前平尖的刺刀能增强杀伤威力。

63式7.62mm自动步枪的枪机和机匣结构设计上,机匣部件使用的是整体锻造而成,在机匣下方有一体的传统全长式木枪托包在机匣外侧,机匣上方是一个小型上护木。

机匣的前部是安装枪管的孔和闭锁支承面,机匣中间有前支脚相连,机匣后部有后支脚及后撞击面连接,机匣的整体宽度达到了40mm,在使用舒适性上有点不足,机匣的两侧内壁结构厚度为2.5毫米,虽然有点薄,但是整体锻造的工艺在强度上还是足够使用的。

机匣内部的枪机机构基本上使用了56式自动步枪的枪机结构,毕竟一开始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实现56式自动步枪的射速,机头采用回转闭锁式结构,枪机自动方式为短行程活塞式。

但是63式自动机为了减少动力偶、提升点射的精度做了一些调整,其活塞和机框是分开的,自动机的质量中心距离枪管轴线更近,通过在这种调整以保证射击的精度,这种思路还是很出色的,以至于后来的81式自动步枪也继承了这个设计方案。

早期的这种锻造工艺量产的63式7.62mm自动步枪整体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在那个年代基本上满足了作战需求。但是后来为了增加产量和盲目的完成目标,相关生产机构将生产工艺做了修改,例如将整体锻件机匣更换成冲铆组合的机匣,这种加工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工效,减轻重量,但是没有考虑到整体的受力变化和强度的改变,必然造成装配的时候出现刚度变弱、部件容易变形,最终使用的时候故障变高精度变差等问题。

早期的型号金属部件表面处理工艺为黑色氧化处理,后来第二阶段为了大跃进生产换成当时国内技术还不成熟的电泳涂漆表面处理,虽然效率大大提升,但是这种工艺表面涂漆的色泽不一,厚薄不匀附着力很差,因此配发部队使用不久就一块一块脱落,严重影响防锈能力和外观。

可以说63式7.62mm自动步枪的第二阶段量产的版本是质量最差的,整体的使用寿命也大大降低,整枪的使用寿命从一开始的发缩减到发。

在供弹方式上,抛弃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夹压弹的方式,选择下部弹匣供弹模式,弹匣采用的是专门设计的20发容量的五角星弹匣,因为弹匣两侧上有五角星的图案而得名,这种弹匣参考56式自动步枪的方案,采用0.75毫米厚的钢板冲焊组合,但是供弹机构无法兼容56式自动步枪的弹匣。

因为当时设计的时候是以56式半自动步枪作为基础的,所以63式7.62mm自动步枪的枪机供弹系统还是保留56半的功能,例如可以在不摘取弹匣的状态下像56半一样,通过上部开口直接将56半的弧形弹夹向20发弹匣内压弹装填,所以在作战的时候只需要带一两个弹匣和大量的弹夹就可以满足供弹需求了,在新中国物资匮乏的年代是非常适合国情的。

在发射完枪弹之后,63式7.62mm自动步枪会自动空仓挂机,空仓挂机功能在当时大多数同期自动步枪中都是稀缺的,63式自动步枪配备这个功能在同期同类枪械中是具有独创性的。

如果把枪机上的空仓挂机装置取下的话,63式7.62mm自动步枪还可以使用56式自动步枪的30发标准弹匣供弹,虽然会比较麻烦,但是如果在战场上使用的话,身边大量战友配备56式自动步枪会及时的补充弹药。

弹药使用的是苏联7.62x39毫米M43步枪弹,可以实现米/秒的枪口初速度,有效射程可以达到米,最大杀伤射程为米。

发射模式可以选择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模式,选择旋钮位于扳机护圈的右侧,保险位置也在上面。

在63式7.62mm自动步枪列装服役之后,首次参加实战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援助到越南抗美武装力量中,在越南战场中的表现让对方大为吃惊,当时的澳大利亚士兵发现对面的越南士兵竟有连发的SKS步枪,直到后来才弄明白配备的是63式7.62mm自动步枪。

而后来随着国内文革和大跃进的发展,从年开始军工厂收到了年产60万支该枪的命令,这个需求大大超过军工厂的产出能力,超过了实际产能的5倍。

当时工厂没办法选择将工艺调整,例如将枪管与机匣的链接方式由螺纹连接改为压合连接、机匣有锻造改成冲压铆接、表面工艺也选择能快速量产的电镀工艺、并对图纸做了大量不合理的修改,甚至后来生产出来后的成品检验、验收等环节都非常的松散,导致这一批的63式7.62mm自动步枪质量问题非常严重。

这一批会出现精度差、校枪之后依然不准、发射的时候会出现火药气体泄露、枪木托易折断、机匣盖跳飞甚至枪管在发射的时候突然脱落飞出的问题,因此这一批在装备部队的时候被大量嫌弃,甚至还有老兵说还我56半,可见这一批的质量是多么差。

随着问题越来越多,在年军方下令停发63式自动步枪,并在后续回复56式半自动步枪的生产使用,但是56式半自动步枪的火力持续性较弱,无法满足作战的需求,在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非常明显,为此大量库存和现有生产线的63式自动步枪就再次被提起。这一次对工艺和部件进行调整修改之后,再一次开始了63式自动步枪生产服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表现也达到预期,但是63式自动步枪本身的设计理念依然还是属于陈旧的思想,整体的功能缺乏现代化突击步枪的轻便性、通用性和功能性多样性的需求,尺寸笨重过长,甚至在战场上会出现钩挂树枝和携带不便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63式自动步枪只是换成了自动枪机的56式半自动步枪而已,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停产,被更加出色的81式枪族取代,结束了短暂的中国军队服役历史。直至停产,63式自动步枪大约量产了多万把,其中一部分在70年代出口给阿尔巴尼亚、越南、柬埔寨、亚洲和非洲等其他国家,90年底带还向澳大利亚出口和向北美的民用市场销售,还有一部分在退役之后大量装备给民兵、预备役中。

还有一部分用于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需求,军事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军训,或许你在上学军训的时候也用过63式自动步枪也说不定呢,我们当年用的最多的是56半,如果你用过63式自动步枪可以在评论中回复使用感受,当然用的56半、95或者是八一的也可以一起交流交流。

总的来说,63式7.62mm自动步枪是新中国在一切从零开始进行轻兵器探索的开端,虽然同时期的苏联AKm、美国M16非常出色,但是在一穷二白和大跃进的年代还能实现量产几百万把的水平,也算是非常难得可贵的了,63式7.62mm自动步枪算得上一把一问世就过时的好枪,但是同时也是符合当时国情的一把好枪。

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视角,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216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