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地理 >> 电影传奇阿尔巴尼亚电影中的社会主义接
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这篇文章对如何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有没有真的发挥了指导作用,也不知道它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但我们却很能看出,当时国家对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重视。
那时,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代对于下一代能不能接班,一直充满忧虑。他们觉得,年青一辈没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艰难,到底能不能长大,能不能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担呢?
阿尔巴尼亚电影人也有着这样的担忧,所以他们拍摄了一系列的儿童电影,来表现孩子们如何通过生活的层层考验,最终获得成长的故事。今天这期电影传奇介绍了其中引进到中国的三部电影,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小贝尼》:阿尔巴尼亚上映时间:年中国上映时间:年小贝尼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城里小孩儿。他想出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但是妈妈觉得贝尼太小,总是把贝尼留在家里。小贝尼为此常常受到其他孩子们的嘲笑,大家都说他是“妈妈的小面团”。假期里,贝尼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去山里生活,生活的教育让贝尼变得坚强勇敢,成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勇敢的人们》:阿尔巴尼亚上映时间:年中国上映时间:年伊利尔学习成绩很好,但体育成绩差。他不爱运动,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妈妈成为“懒孩子”,被同学们嘲笑是“胖子”。因为学校组织,伊利尔参加了少年登山队,在长途远足和登山中磨练了意志,战胜了难以攀登的少先峰,也战胜了自己,成为了勇敢的人。《战斗的早晨》:阿尔巴尼亚上映时间:年中国上映时间:年在阿尔巴尼亚被法西斯侵略者统治期间,孩子们也在艰难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成熟,为反法西斯斗争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三部充满童趣的片子,如果说《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宁死不屈》等讲述成年人的革命工作的片子是厚重深沉的咏叹调,那么《小贝尼》、《勇敢的人们》、《战斗的早晨》这一系列儿童片更像是轻灵优美的一首短歌。
它们的主题不那么苦大仇深,却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想到童年,想到那些漫长的午后,在灼热的阳光下,与伙伴嬉戏游耍,无忧无虑的旧时光。
《小贝尼》的片段。里面的配音演员都是不大的孩子,他们的普通话很标准,但起伏间还是有一点东北味儿。因为这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产的作品。
它们还会让人想到自己长大时的情景。长大,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小贝尼在说出“我不害怕”的瞬间长大了,伊利尔在爬过悬崖的瞬间长大了,而《战斗的早晨》中的孩子们,则在对抗了法西斯侵略者的时候,获得了成长。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完成一件在他看来做不到的事情,就会让他成长。而成长,就意味着拥有了力量。
如何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三部电影给出的答案就是,在战争年代,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反抗侵略斗争的事业中去,在和平年代,好好锻炼身体,克服困难,接受生活的磨练。当一个孩子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就长大了。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的幕后故事关于中国百年电影的记忆——光影记忆Ⅱ,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独家采访呈现,来看老一辈影人怎么拍电影,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5月-9月每月两场露天电影放映坐着马扎磕着瓜子回味几乎已绝迹的胶片电影每月两场口述影像观摩一百位老影人口述资料只有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能看到的绝版口述影像口述影像观摩报名,点我点我点我
露天电影报名,点我点我点我
▽
版权归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所有文章均源自本中心所采集口述史料
转载请联络编辑获得授权
历史,是战壕里的战士被雨水浸泡一夜的焦灼历史,是海外的学子受新中国召唤回归的信念历史,是爷爷奶奶被迫离开家乡时车站的死寂历史,是爸妈忙碌一天后躺在床上看书的惬意……这些鲜活的历史,有时听来,就像故事,而其离奇程度,更甚于故事,但是对于我们,这不是故事,这是教训是经验。他们现在,被收集、保留在这里,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