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曾经的ldquo同志加兄弟rdqu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2)斯库台
斯库台市(Schoder)是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地拉那,但这里的人口总共约8万。这里有两大著名景区,一是罗扎法特古堡(RozafaCastle),二是斯库台湖(ShlodraLake),斯库台地区是阿尔巴尼亚国通往黑山共和国的必经之路。斯库台市歌剧院
斯库台(阿尔巴尼亚语:Shkodeuml;r),是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地拉那,位于阿尔巴尼亚西北部斯库台湖畔,为斯库台州和斯库台区首府。人口约8万。
斯库台市区中心内仅存的中世纪老城建筑和塔楼
斯库台建城于公元前4世纪,原为古伊利里亚人所建王国之一,公元前年为古罗马攻占,之后被罗马人称为斯库德拉(拉丁语:Scodra)。7世纪前期被东罗马帝国割让与斯拉夫人,后成为保加利亚人和东罗马帝国争夺的对象。
RngaTerta大街斯库台市电视台
12世纪时,该城一度被威尼斯统治,经历两次被围(年、年)后落入奥斯曼帝国之手。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起义反对奥斯曼帝国后,该城曾经抗击了两次奥斯曼帝国大军的围攻,最终还是在斯坎德培去世后的年被奥斯曼帝国攻占,此后直到17世纪方才复兴。
所有到达的长途汽车停靠在路边
斯库台是阿尔巴尼亚的第二大城市,但从黑山科托尔坐长途大巴走进斯库台市区,最没有想到的是,车票的终点地址是斯库台市区一家酒店的名称(HotelRozafa),本以为这里会是一座较正规,较大的停车场,然而,下车后,环顾四周,有点蒙。停车的街道竟然是这座酒店临街的长途车集散停靠点(感觉回到了多年前,在尼泊尔街头,等待去蓝毗尼市区乘座大巴时的流浪时光)。
市区沿街的民居
奇怪,一个国家的第二大城市,竟然没有长途汽车站,然而,最担心的还是,明天要去黑山首都,在哪里坐车?能坐什么车走?什么时间走?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些交通问题将在交通篇中详细介绍。
一个欧洲国家的第二大城市,竟然没有正规的长途汽车站?!怎么看,怎么就像是在亚洲某个世界最贫困的穷国里的国情?!
热闹的科尔·伊德罗梅诺(RrugaKoleIdromeno)步行街
先入为主,阿尔巴尼亚国的第一印象,阿尔巴尼亚的国情,有了一个直观、现实的存在感,不再是那个虚无飘渺的欧洲“明灯”,那个曾经的“国富民强的神话”,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磨砺,还原出了它真实的面目,让我们一步步走近现实中的它。
斯库台城市中心:Sheshi?Demokracia街心花园
阿尔巴尼亚国的第二大城市,其实真的不大。
整个市区由四条主干道汇集于城市中心的SheshiDemokracia街心花园四周,这是整座城市最繁华和热闹的地区。有商业街、步行街,餐饮店、咖啡馆林林总总,到了晚上,常常人满为患,非常热闹。
坐在步行街悠闲的老人们
城市中的各街道、居民由此城市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发散,形成了一个不大的城市规模,整体城市的规划、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状态,感观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一般中、小县城的水平,但偶而,也会有几座夺人眼球、精美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年来,每到一座城市,总喜欢走街串巷,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用耳去吟听,用眼来观察,是深入了解这座城市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与城市建筑风格最好的摄取方法。
XhamiaeMadheEbuBekrmosque清真寺
市区内最醒目和吸引眼球的就是在RrugaTerta大街上,这座漂亮的建筑—阿布格莱布(EbuBekr)清真寺(或称XhamiaeMadhe清真寺),属斯库台市区的地标建筑之一。明亮、典雅的外观非常漂亮,完全不同于欧洲其它国家的清真寺放眼望去,圆顶的淡绿与墙体的象牙白,色彩清韵、朴雅相融,四周宽大的玻璃幕墙造型,将欧洲古典建筑艺术与穆斯林传统文化灵活混搭,相融相合,汇成其独有气质,将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近年的穆斯林传统文化的气息,都浓缩在这座清真寺中。
XhamiaeMadheEbuBekrmosque清真寺
这座EbuBeker清真寺是阿尔巴尼亚学术史上重要的一座清真寺,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伊斯兰教学者都曾在这里从事研究和修行。
市区中心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在市区溜达着,在市中心的最宽阔的街道,RrugaTerta大街的十字路口街角边,找到一座类似国内报刊小亭,竟然是这座城市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哈哈,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咨询交通问题的地方了。一问,原来每天发车和停靠站点就在这座酒店(HotelRozafa)门前的街道上,问明天去黑山首都的车在哪里坐,服务员说,就在这条街上,上午十点钟等着,车来就可以走了。知道了乘车地点、时间,心里也就有底了,继续溜达着。
距离斯库台市区4.5公里的南郊丘陵上,有一座罗扎法特城堡(Rozafate?castle),属历史遗迹,因为太晚,担心郊区不安全,没有去成。而斯库台湖也是地中海区域最大的淡水湖,风景秀丽,只是时间安排不过来,也没有去,仅仅在市区逛了逛。
3)阿尔巴尼亚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培拉特(Berat)古城
培拉特古城是整个行程过程中,沿途捡到的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第一个是黑山国的科托尔古城)。
阿尔巴尼亚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培拉特古城,在整个签证的逗留时间里,原计划中没有安排此处之行,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想去,以后也可以去,但阿尔巴尼亚国可能今后不会再来了(也许会有意外安排)。
阿尔巴尼亚世界文化遗产---培拉特古城
在地拉那逗留时,后期留有的时间非常紧张,满打满算,只能给希腊的雅典留有一天的时间了,所以,在地拉那长途汽车站,问服务人员,去希腊雅典有没有大巴车,说有,但需要两天的行程,心里盘算,如果在车上呆坐两天,不如顺道坐车去培拉特古城,在古城呆一天,第二天再去雅典。只是当时,没有任何交通信息可以参考,培拉特古城有没有到雅典的大巴?如果没有,耽误行程,机票作废、签证超期怎么办?一路忐忑不安,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
培拉特古城长途汽车站
长途大巴到达培拉特古城车站,一下车,眼前一亮。这里,虽然也是阿尔巴尼亚国内南方的小镇,但第一印象非常好。车站与候车室,虽然不大,但很正规,干净、整洁,感觉一下好多了。
车站一位老年售票员告诉我每天有一班长途车去雅典,下午出发,夜间行车,第二天清晨到达雅典(交通信息在交通篇章里详述)。
上苍眷顾,正合我意,庆幸自己当即立断,及时调整行程,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这些交通情况会在交通篇幅中详细说明),不仅有车去雅典,还是夜间发车,节省了一天的行程时间,也省了一宿的住店资金,还又多玩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一举多得。
培拉特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图标
阿尔巴尼亚于年7月10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
世界遗产委员会任期:无。
截止年7月10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阿尔巴尼亚共计拥有4项世界遗产,其中2项为文化遗产,1项为自然遗产,1项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其中1项与北马其顿国共有。
“千窗之城”培拉特(Berat)
培拉特(Berat)古城,位于阿尔巴尼亚中南部,是Berat州的首府,这座城市还有许多中世纪遗迹,包括古城堡要塞、拜占庭时期的教堂、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等,还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是一座古且有特色、并罕见地保存完好的奥斯曼风格的古老城市,几个世纪以来,它见证过巴尔干地区各民族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冲突与和平共处。因此,它也被称为“博物馆城”
年至年间,城堡要塞与整座城市,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相继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培拉特古城民居
这些传统的巴尔干石头房屋依山而建的,错综复杂的石板小径与崎岖错落的高低石阶,将彼此紧密相连。石屋通常有两层。底层用原石砌块建造,原色,不粉刷,上层大多粉刷成白色,干净、醒目,屋顶是用棕红色屋面瓦或灰色岩石板铺盖。每栋石屋风格迥异,但都有大小不等的许多木窗,远远望去,整座城市最醒目的是那些不计其数的窗户。这座城市带有无数窗户的多间白色民居小屋也被人们称之为“千窗之城”。
世界文化遗产:吉诺卡斯特拉城堡
培拉特古城建于公元前4世纪,是一个古老的战略要地。在这座城市北部山顶绝壁之上,有一座著名的古城堡---吉诺卡斯特拉城堡,这曾是守护培拉特古城的军事要塞,从远处看,尤如一艘巨大的战船,据说它是欧洲建造最早、最大的山地军事要塞之一。当地人称之为“卡拉城堡”。
城堡中13世纪的建筑—现为博物馆
吉诺卡斯特拉城堡区内有中世纪城堡、清真寺和拜占庭时期的古教堂等,其中大多数建筑是13世纪的建筑,许多教堂内仍然保存着珍贵的壁画和圣像。
-年拜占庭时期的古教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年,培拉特城被批准加入年批准的“吉诺卡斯特拉历史中心”遗产项。培拉特位于阿尔巴尼亚中部,是一个少见的、保存完整的奥图曼城市。几个世纪以来,培拉特见证了不同宗教与文化社群的共存。小城源自公元前四世纪,现有64,居民,有称为kala(来自波斯/突厥语系)的城堡,但大部分建于13世纪。城墙地区拥有许多拜占廷时期、13世纪的教堂,其中一些拥有价值不菲的壁画及圣像画。城里也有数间在年开始的奥图曼时期所建的清真寺。培拉特也有一些供宗教团体使用的房舍,特别是18世纪的苏非兄弟会,也都以其特殊的样式完好保存下来。
阿尔巴尼亚的行程结束了。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中那段插曲?悲苍,感染力极强的旋律是我现今都未能褪去的情感印记......
“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
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
我们的祖国要获得自由解放。
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
我们的祖国要获得自由解放”。
……
终于了了一桩心愿。
再见!曾经情同手足的“同志加兄弟”和现实中落寞的你。
再见!阿尔巴尼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