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雅昌专栏李昌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和苏联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编者按: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初,油画作为改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引进中国,参与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过几代油画家的努力,油画已成为本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中,李昌菊大致依循20世纪前期(—年)、新中国建立后(—年)和新时期以来到世纪末(—年)三大部分,探讨中国不同时段的油画本土化现象。本篇文章为第二篇《学习苏联与自主发展》(—)的第一章节《接受体制规范》的第三节内容,阐释了新中国建立后,美术界中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确立,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与教学体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第三节统一表现语言
《讲话》为新中国文艺规定了表现的源泉与对象,一种与写实相关的表现方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正确的创作方法被国家意识形态所选择,在文化各领域广泛深度推行,具体到美术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得到全面推介。
“现实主义,是‘五四’以来我们新文学运动的一个主要口号,也是文学运动中的一种重要导向,而且随着文学运动的前进,这种倾向也愈来愈发展,它主要是批评的现实主义以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作为一种表现方法与曾经的表现流派,在新中国建立后,不仅重视其原有的真实、客观表现生活特性与民主立场,还强调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更深刻的表现生活的本质。
美术界中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确立,对油画影响巨大。一方面,油画的创作手法基本被固定,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法被排斥,创作多样化的局面不见了,曾经在画坛出现过的现代派、印象派消失无踪。另一方面,通过战争洗礼逐步确立的写实主义与新中国提倡的现实主义合为一体,获得了转化发展的机会。现实主义在中国得以推崇、壮大,并被赋予本土化的内涵与形式。
写实主义前奏
“现实主义”由“Realism”翻译过来,经吴甲丰先生考辨,Realism用作美术术语时,西方人将其理解为如实描绘,依据这种理解,译作“写实主义”比较贴切。这一词汇也指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文学艺术中出现的一股崇尚描写现实生活,尤其是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潮流。如作家司汤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之中包含了进入这股潮流的画家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Realism还指法国十九世纪的一个绘画流派,法国画家库尔贝为了反抗当时的学院派,曾于年在巴黎举行个人画展,在门口写着“LeRealism,Courbet”(写实派或现实主义,库尔贝),并在展览目录的前言中宣称自己的主张,说道:绘画应该‘象我所看到的那样如实的再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把Realism一律译为“现实主义”,原因之一是受了苏联的影响,这个词汇在苏联的帝俄时期也来自西方,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有所发挥。
所以,Realism的涵义不外下列几个方面,一、技法意义;二、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潮流;三、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流派(西方理论家大多倾向于上述三种理解);四、创作方法(高于、深于技法意义、苏联和我国主要采用这个涵义,引起的争议也最多);五、文艺批评用语(往往作为一个形容词、运用比较宽容、灵活)。[2]通过吴甲丰先生对Realism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的考察,我们可以确认“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都翻译自同一个词汇。这个词汇进入中国时在翻译上有先后,故不同涵义指向,至今,写实主义也好,现实主义也好,均是“Realism”一词。
本土关于“写实主义”的话语,可见于美术革命时期康有为、陈独秀的呼吁,他们均寄希望于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绘画。由此,写实被视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形态加以引进,并在本土得以发展。随着中国时局的变化,艺术应为抗战服务的呼声日益强烈。针对写实主义一直以来并未介入现实的状况,理论界提出“新现实主义”一词,以区别于旧的写实主义的自然主义的如实摹写趋向。王朝闻、王琦等撰写了不少关于新写实主义的理论文章,提出“艺术创造应该来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应在复杂矛盾中发展的诸关系中去观察现实,强调“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
在当时大后方四川成都的进步刊物《新艺》上已有文章对“新现实主义”加以说明:“第一、它是从现实主义出发的,它是根据‘反映论’的;第二、它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世界观来观察现实的,它自现实社会的,把握了现实发展之规律;第三、它是战斗的现实主义,它不仅是认识世界,而重要的是改进世界。它不是现实的尾巴,而是‘站得比现实更高’……,第四,它是有科学的创作方法的,而与其科学的世界观相统一的”。[3]
显然,文中的新现实主义已经接近建国后提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此前的写实主义更多指向一种客观、如实的、科学的描绘方法,而此时所谈的现实主义则是一种创作方法论,它与写实主义有共同的出发点,即现实,但是却有全然不同的立场、态度、方式与功能。其革命立场主要面对广大群众和社会底层,它以现实生活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刻划,来激励和鼓舞人们的革命斗志,号召人们进行坚决的革命斗争,以达到宣传、教化之功能。表现在画坛乃至油画界,这种对现实主义的提倡,以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21642.html